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外交”这个概念最初是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指一国中央政府通过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等手段对其他国家的民众所实施的外交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外交模式,公共外交采取迂回的活动策略,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外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理论基础是软权力理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有了公共外交萌芽,但其真正的系统发展,却是开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再经过其后的发展、动荡和改革开放后的逐步成熟等几个阶段,我国公共外交已具备旗帜鲜明、照顾全面、突出重点、注重对外经济宣传、服务性与斗争性并存以及防御性多于攻势性等特点,并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格局。如今,公共外交在我国外交中发挥了作用:政治方面,作为政治外交的“开路先锋”,它主要起着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的作用;经济方面,主要表现在对经济建设的服务作用上和招商引资的舆论先导作用上;文化方面,主要起着弘扬中华文化和推进东西文化交流的作用。 然而,由于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不仅面临着严峻的国际舆论竞争环境和时代挑战,并且在主体、客体、观念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此,我们需要设立负责统领和协调公共外交工作的专门机构,制定公共外交战略,加大对国际媒体的投入,增强文化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增强公共外交客体的针对性;多用客观事实说话,并善于利用海外主流媒体、友好城市和网络开展公共外交活动,从而使中国公共外交得到更好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