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合成理论是关于“对言语交际过程中各心理空间相互映射并产生互动作用的系统性阐述”[1],对言语意义的生成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本文对其他“X花”词族进行了收集,增加语料,在前人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花”的义项的历时研究,分析“X花”词族的整合层级、整合方式、整合过程,挖掘“X花”词族的语义整合机制。本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该部分将阐述选题目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语料来源、研究范围等问题。
第二部分:包括“花”的历时考察和共时考察。“花”的历时考察包括“花”的语义流变和语法演变。从六朝开始,“花”的语义开始发生流变,直到民国,共引申出11个义项。从六朝到明代,“花”的语法性质是词,明代开始,“花”成为了一个构词语素。从“花”的历时考察发现,“花”满足了“类词缀”语义虚化、语义粘附两个判定条件,再通过语料分析,“花”也满足了单向高搭配、构词定位这两个条件,因此,在“花”指人时我们将其看成是“类词缀语素”,在“X花”词族中作为一个构词语素。“花”的共时考察包括对语料所涉及的“义项”进行整理,然后利用隐喻和转喻相关知识分析各义项之间的引申关系。
第三部分:该部分包括三个小节,第一节对“概念整合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简要介绍。第二节根据前人对整合层级的分类标准,结合语料的本义和引申义的使用情况,将整合层级分为三类:低度整合、中度整合、高度整合。低度整合分为专指词和普通词两小类;中度整合分为以“X”为语义中心和以“花”为语义中心两小类;高度整合分为“X隐喻,花隐喻”“X转喻,花隐喻”“双层隐喻”“整体转喻”“整体隐喻”五小类。第三节总结出影响“X花”词族整合程度的两个因素:“X”与“花”的领属关系;“X”与“花”的修饰关系。
第四部分:“X花”词族的整合方式分析,共有三种整合方式:简单型整合、增域型整合、混合型整合,再在每一种整合方式下选取有代表性的语料详细分析其整合过程。
第五部分:“X花”词族的语义整合机制分析。共有四种整合机制:解缩机制、识解机制、压缩机制、类推机制。
第六部分:结语。包括本文的结论和不足之处。
第一部分:引言。该部分将阐述选题目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语料来源、研究范围等问题。
第二部分:包括“花”的历时考察和共时考察。“花”的历时考察包括“花”的语义流变和语法演变。从六朝开始,“花”的语义开始发生流变,直到民国,共引申出11个义项。从六朝到明代,“花”的语法性质是词,明代开始,“花”成为了一个构词语素。从“花”的历时考察发现,“花”满足了“类词缀”语义虚化、语义粘附两个判定条件,再通过语料分析,“花”也满足了单向高搭配、构词定位这两个条件,因此,在“花”指人时我们将其看成是“类词缀语素”,在“X花”词族中作为一个构词语素。“花”的共时考察包括对语料所涉及的“义项”进行整理,然后利用隐喻和转喻相关知识分析各义项之间的引申关系。
第三部分:该部分包括三个小节,第一节对“概念整合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简要介绍。第二节根据前人对整合层级的分类标准,结合语料的本义和引申义的使用情况,将整合层级分为三类:低度整合、中度整合、高度整合。低度整合分为专指词和普通词两小类;中度整合分为以“X”为语义中心和以“花”为语义中心两小类;高度整合分为“X隐喻,花隐喻”“X转喻,花隐喻”“双层隐喻”“整体转喻”“整体隐喻”五小类。第三节总结出影响“X花”词族整合程度的两个因素:“X”与“花”的领属关系;“X”与“花”的修饰关系。
第四部分:“X花”词族的整合方式分析,共有三种整合方式:简单型整合、增域型整合、混合型整合,再在每一种整合方式下选取有代表性的语料详细分析其整合过程。
第五部分:“X花”词族的语义整合机制分析。共有四种整合机制:解缩机制、识解机制、压缩机制、类推机制。
第六部分:结语。包括本文的结论和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