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tRNA甲基转移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q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移核糖核酸(transfer RNA,tRNA)作为连接遗传信息和对应氨基酸之间的“接头分子”,是蛋白质合成中的关键生物大分子之一。tRNA的核苷酸残基上存在着广泛的转录后修饰,这些修饰对于tRNA在细胞内发挥功能起着重要作用。甲基化修饰是tRNA修饰中最广泛的,它可以发生在核苷酸的碱基或者核糖上。大部分的tRNA甲基化反应都由依赖腺苷甲硫氨酸的甲基转移酶催化。然而,关于tRNA甲基转移酶的催化和底物识别机制的研究较少。  SPOUT甲基转移酶超家族成员TrmJ是存在于细菌以及古菌中的tRNA32位2-O-甲基转移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大肠杆菌TrmJ(EcTrmJ)可以在体外独立催化六种不同tRNA底物的甲基化修饰,它识别tRNA的三级结构的拐肘区域而非接受茎部分。晶体结构显示EcTrmJ形成不对称的同源二体,其SPOUT结构域和延伸结构域均能独立形成二体。结合生物化学实验,我们进一步证实这两个结构域均参与了对底物tRNA的识别,且连接两者的一段不保守柔性铰链区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调节作用。  NSun家族成员是真核生物中最主要的RNA∶m5C甲基转移酶。2015年,人细胞质NSun6(hNsun6)被报道能够催化tRNA第72位的甲基化修饰。我们通过质谱检测、定点突变及酶学动力学等生物化学手段鉴定出tRNA上参与hNSun6识别的关键元件;发现hNSun6的识别依赖于tRNA的倒L型三级结构,以及位于tRNA接受茎和D茎的特定的碱基或碱基对。具体识别元件为:(1)全长且正确折叠的tRNA;(2)CCA末端以及催化位点C72;(3)接受茎上的U73;(4)接受茎第二和第三对碱基对;(5)D茎的两对碱基对(11∶24和12∶23)。  由于缺乏三级结构信息,NSun家族成员的RNA底物识别机制以及RNA∶m5C的催化机制长期悬而未决。因此,我们解析了hNSun6单体的晶体结构及其与全长形式tRNA的复合物晶体结构。我们解析的结构表明tRNA与hNSun6结合后会发生构象变化使目标胞嘧啶的碱基部分可暴露出来被酶催化甲基化。结合生物化学实验,我们阐明了RNA:m5C甲基转移酶家族的底物识别机制和催化机制。
其他文献
该文以湖北省为代表,考察了中国仓库中苏云金杆菌资源,种类组成及其杀虫活性谱、遗传多样性.
该研究在云南高原从滇南、滇东南至滇西南和滇西北的大范围不同生态地理背景下,对云南松居群开展了形态性状、常规染色体、等位酶和RAPD位点四个层次的调查和分析,并与思茅松
白介素6核转录因子(NF-IL6)的功能非常广泛,它不仅参与炎症反应,应急蛋白基因、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调控,还参与肿瘤的凋亡、抑制和维持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为探讨NF-IL6的表
该研究主要是井冈霉素产生菌7-11的培养基组分优化、摇瓶发酵条件及搅拌转速对发酵过程的影响.通过培养基组分优化和摇瓶发酵条件的选择,找到了适合菌株7-11发酵产素的适宜发
以绿色木霉Sn-9511为实验菌株,在草粉固体培养基上发酵,提取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得到粗纤维素酶.粗酶在经sephadexG-75凝胶过滤和DEAE-sephadexA-50离子交换柱层析,使Cx酶、C
飞蝗(Locusta migratoria)是一种全球分布的重要农业害虫。在不同的密度环境下,能够发育成群居型和散居型两种生态型。它们的基因组一样但是在行为、生殖、免疫等很多方面存在明
逆变器是新能源发电系统的核心环节,目前逆变器模块并联运行是提高系统容量的有效方法,但是逆变器并联引起的环流问题会对系统造成不利的影响。为此,本文以共交流母线直流侧直接并联的三相并联PWM逆变器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并联系统环流问题展开研究,研究主要针对两个模块并联的情况。本文首先建立了载波不同步情况下三相并联逆变器系统环流模型。在采用SPWM调制方式情况下,对具有载波相位差的两个并联载波和正弦调制信号
以闽北地区收集的杉木人工林自然稀疏及其环境因子资料为基础,根据植物生长的密度理论和有关生物学假设,推导植物种群密度与个体大小关系模型,拟合杉木自疏观测资料的回归优
该文对31例非小细胞肺癌、15例食管癌、13例胃癌、9例乳腺癌共68例原发肿瘤组织标本采用PCR、免疫组化、Southem杂交等方法,对p16基因第一、第二外显子纯合缺失和蛋白表达丢
在对功率等级、调速性能以及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合,传统的三相电机由于其本身的限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而多相电机因其具有可低压实现大功率、转矩脉动较小以及可靠性高等优点,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高要求场合,例如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以及电动车牵引系统等。由于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多相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中。本文以双三相双Y型相移30°绕组的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对其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首先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