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很多教师把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寄托在拼时间、拼题海战术上。走进我们的课堂就会发现,大多数还是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在这种课堂上,教师是主宰者,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导致的结果是教师在上面讲得酣畅淋漓,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采用题海战术,依靠大量的练习来提学习成绩,这样的行为在短时间内也许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却不可持续。因为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不从根本上解决课堂教学的效率而空谈教学质量,则无异于纸上谈兵,缘木求鱼。为了打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统天下的局面,打破课堂教学中学生集体失语的状态,小学语文“导-探-拓-测”教学模式应用而生。所谓“导-探-拓-测”,就是检查预习,质疑导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举一反三,拓展延伸;当堂检测,达标评价。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知识经验不一样,课前的预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独特的认识障碍点、疑难点,以便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新课的教学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是“导-探-拓-测”的主体环节。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的目的是改变当前学生被动的状态,即改变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举一反三就是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事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抓住一点,向前后左右、上中下处延伸,实现知识的前后衔接。同时,举一反三会促使课堂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目标的达成。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如果能够得到及时的评价,就能为下一步的教与学提供便利。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当堂检测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一堂课的学习结束后,如果没有立即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就会使得师生对教与学的目标达成情况不了解,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学习进行调控与补救。“导-探-拓-测”教学模式的应用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个人自学、合作探究、教师指导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相学习中共同提高。“导-探-拓-测”教学模式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为他们提供一个轻松自主、畅所欲言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学生在小组内有更多的空间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合作交流时,组员们惜时如金,紧张有序地合作,既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能听取、分析、吸纳别人的观点。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善于表达,有的善于总结,有的善于组织……在这样平等、民主、和谐的友好氛围中,大家互相之间取长补短,为今后更加密切地合作和竞争奠定了基础。“导-探-拓-测”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以这种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而且组员在小组的发言是无拘无束的,有利于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应用的机会。在小组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组员相互学习彼此的长处,展开互助、互查、互评活动,使学生在检验组员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评价其他组员同时也提高了对自己的正确认识。这样才是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的思维活而不乱,促进他们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导-探-拓-测”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自学意识,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就增强主体意识来说,对于那些把新知识或新技能掌握很好地学生,能够把自己当成老师,去辅导那些对新知识或新技能掌握不到位的其他学生。为了讲好新知识,扮演小老师的学生们,必须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梳理,这在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自学意识。“导-探-拓-测”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中,每个学生都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解决新的问题的方法,这时,学生的思维往往比较活跃,常有灵感闪现。“导-探-拓-测”教学模式以小组为平台,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不再是件单调重复、枯燥无味的事情,而是一种轻松愉悦的交流,这有利于实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平衡发展,最终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会学习这一长远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