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以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结合景观生态学,科学地预测和评估生态风险因子对某一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等产生不利作用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为区域生态安全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本论文以白洋淀湿地为研究区域,尝试应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结合遥感和GIS技术对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进行系统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其目的在于为区域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对于改善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促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选取了白洋淀湿地197种鸟类及其生境作为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受体,运用GIS进行地理信息数据的提取,将白洋淀湿地的10种景观类型归并后作出区域风险受体分布图。选取洪涝灾害、干旱灾害、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为白洋淀湿地的4个主要风险源,采用生态风险发生概率分级方法,对各种生态风险源在不同空间位置上的发生概率进行级别划分和赋值。同时,对白洋淀湿地区域的相关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用正态分布模型来实现白洋淀湿地各类各级别风险源发生概率的计算,得到了白洋淀湿地4种主要风险源的概率分级统计表和风险分布图。在进行暴露和危害分析中,采用生态指数来反映不同生境的生态意义和地位,以脆弱度指数来体现不同生境的易损性,从而计算出各生境的生态损失度指数。
将白洋淀湿地四种风险源的风险分布图通过GIS进行叠加,将整个区域划分为大小不同的184个风险小区。考虑各风险小区的综合风险概率和综合生态损失度,从而得到各个风险小区的综合风险值,然后利用GIS中的分级方法将这些风险值分为5个等级,并生成了白洋淀湿地区域生态风险综合评价图。研究表明,白洋淀湿地淀内水区的芦苇沼泽生境风险值较高,风险强度从淀内水区向淀边区逐渐降低,呈带状分布,又受水资源空间分布、水利灌溉条件和地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趋于复杂化。最后,根据划分的五级生态风险区的特征,分别提出各级风险区的生态风险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