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中,俱乐部趋同是一个相对研究薄弱的领域。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西方学术界才开始重视对俱乐部趋同的研究。以往的研究大都是把区域经济体作为“孤岛”来处理,假定区域经济体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和封闭的。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区域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知识和技术的扩散,人口和要素的流动等,使得相邻或相近区域之间通过积聚和辐射作用,对自身和邻近区域经济体的发展产生影响,这决定了区域经济体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这也就意味着以往大多数忽略地理空间效应的经济增长趋同研究,可能存在着使用了不恰当的模型的问题或者做出了不可靠的推论。近年来,随着ESDA(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技术的发展,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者们对俱乐部趋同的研究兴趣日益增强,并开始考虑空间相关性对俱乐部趋同的影响。本文拟在考虑区域之间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的前提下,通过空间权重矩阵衡量区域之间的空间相互关系,继而通过马尔科夫链,空间马尔科夫链、空间回归等技术手段,对1990—2004年地区尺度上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以克服以往研究工作的缺陷。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提出了本文研究的意义,对国内外已有的代表性研究进行了评述,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即大多数研究中忽视了区域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对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缺乏对空间维度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二章,首先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区域,基本研究单元,数据来源等,然后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运用的方法有马尔科夫链、空间马尔科夫链、空间计量经济学等。第三章,首先研究了地区尺度上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的时空演变特征,然后通过构建空间权重矩阵来衡量地区之间的空间相互关系,以地区的空间滞后量为条件,构建空间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深入研究了空间相关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在区域经济俱乐部趋同中的作用。第四章,利用Moran’s I系数计算了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自相关强度,利用Moran散点图把地区的空间自相关性划分为四种类型,并利用Moran地图对中国地区经济的这种空间相关模式加以可视化。第五章,利用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对空间相关性在地区尺度上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中的作用进行定量化研究。第六章,提出了本文的不足和进一步的研究。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的结论:第一,1990—2004年地区尺度上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俱乐部趋同。表现为向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趋同。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而中高收入组和中低收入组则相对不稳定,逐渐向两端趋同。第二,地区尺度上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在空间上不独立,表现为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在空间上稳定性最大且有扩张趋势,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和空间结构的两极分化日趋增强。第三,地区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邻居区域环境”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及其向何种趋同俱乐部转移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空间自相关或空间依赖在区域“空间俱乐部”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总体上,富裕的“邻居区域环境”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而贫穷的“邻居区域环境”则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导致富裕地区与贫穷地区在空间上的各自集聚。第四,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整体上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并且其相关性不断上升。在地理空间上表现为比较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高收入地区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一带,而低收入地区则主要集中在西部,特别是西南部地区。两个俱乐部在空间上相互分离且高收入地区在空间上扩张明显,低收入地区也有一定的扩张现象,俱乐部趋同正逐渐演变为“俱乐部空间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