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补肾增膜方对肾气虚型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分析其对胚胎质量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为提高IVF-ET妊娠率,改善临床妊娠结局,以及为中医药在辅助生殖技术领域的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与临床依据。 方法:选自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我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肾气虚型患者21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温和刺激方案,治疗组则在温和刺激方案的基础上服用补肾增膜方。比较两组患者1、一般资料:年龄、体重指数(BMI)、不孕年限、窦卵泡数(AFC)、原发/继发。2、中医证候指标:入组时的肾气虚患者证候评分以及取卵日的证候评分。3、性激素指标:两组患者月经第二天、促排卵治疗第七日以及扳机日的FSH、LH、 E2、P值。4、超声学指标:子宫内膜厚度、形态、血流、血流参数指数值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移植后28天B超监测结果。5、两组患者促排卵周期促性腺激素(Gn)用量以及用药天数。6、移植日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基因(IL-8、IL-6、LIF、VEGF、HOXAlO)表达。7、卵子与胚胎质量: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8、妊娠结局:两组鲜胚移植率、HCG阳性率、鲜胚移植种植率、持续妊娠率。 结果: 1.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日、取卵日的比较,以及治疗前后两组各自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促排第七日治疗组子宫内膜的厚度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学差异(p>0.05),治疗组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1)。 3.扳机日治疗组子宫内膜的厚度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型、“B”型、“C”型三种内膜形态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型、“±”型、“-”型三种血流类型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下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R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1)。 4.鲜胚移植日治疗组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鲜胚移植日对照组“+”型、“±”型、“-”型三种血流类型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两组患者自入组到鲜胚移植日,Gn用药量与平均用药天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6.胚胎质量比较:治疗组取卵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受精数、发育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1)。 7.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基因表达差异:对照组IL-8、 IL-6、 LIF、H0XA10表达水平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VEGF相对总量显著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8.妊娠结局:对照组35人和治疗组48人达到鲜胚移植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1人、治疗组3人因感冒发烧取消鲜胚移植;最终对照组HCG阳性率、种植率、持续妊娠率均低于治疗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补肾增膜方的治疗显著提高了肾气虚型患者促排阶段的雌激素水平,获取较高的取卵数、受精数、发育胚胎数和优质胚胎数。 2.补肾增膜方的治疗显著增加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降低了肾气虚型患者子宫内膜下血流参数PI、RI,增加血流灌注,进而改善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 3.补肾增膜方的治疗可以显著增加鲜胚移植率,有增加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持续妊娠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