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丙烯是近几十年发展比较快的热塑性塑料中的一种。由于优良的综合性能和较高的性价比使其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一些领域已经逐渐代替了其它的塑料。然而,聚丙烯本身的疏水性和与极性聚合物相容性差限制了其在大分子相容剂以及生物医用材料方面的应用。因此在聚丙烯上接枝不饱和的极性单体使其具有极性基团对于扩大应用范围很有必要。本论文以(S)-苯甘氨醇和甲基丙烯酰氯为原料合成了单体(S)-N-(2-羟基-1-苯乙基)-甲基丙烯酰胺((S)-HPEMA),将苯乙烯(St)作为共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作为引发剂,通过悬浮固相接枝法制备了改性聚丙烯PP-g-HPEMA/St,并且讨论了(S)-HPEMA/St的质量比、反应时间、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用量、BPO用量、单体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确定了接枝反应中的最佳反应参数。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形状液滴分析仪对改性聚丙烯PP-g-HPEMA/St的结构、结晶行为和亲水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确定甲基丙烯酰胺单体(S)-HPEMA和共单体St成功接枝到了 PP的主链上。通过DSC测试发现和纯聚丙烯相比,改性聚丙烯PP-g-HPEMA/St的结晶温度T;增加了14~16℃,熔融温度Tm减少了 4~5℃,熔融焓△Hm减少了 7~15J/g,结晶焓△Hc减少了4~9J/g;在等温结晶动力学中,发现在主期结晶阶段,改性聚丙烯PP-g-HPEMA/St与Avrami方程规律相符,在后期不相符合;所有样品的结晶率常数K随着结晶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所有样品的半结晶时间t1/2、最快放热速率的时间tmax随着结晶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非等温结晶动力学中,发现对于同一个样品,降温速率越大,完成整个结晶过程所需要的时间T^、起始结晶温度T^、结晶结束温度rce及结晶峰温rcp越小。通过接触角测试发现PP-g-HPEMA/St的接触角相比纯PP降低了 21°~31°,亲水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以(S)-脯氨酸和丙烯酰氯为原料合成了(S)-1.丙烯酰吡咯烷-2-羧酸((S)-APCA),以二苯甲酮(BP)为光引发剂,通过紫外表面接枝法制备了丙烯酰胺衍生物接枝改性聚丙烯无纺布,讨论了单体(S)-APCA的浓度、BP的浓度和光照时间对接枝密度的影响,并且确定了接枝反应中的最佳反应参数。通过衰变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表面光电子能谱(XPS)、形状液滴分析仪、荧光蛋白吸附实验以及血小板粘附实验测试了 PPNWF-g-APCA和PPNWF-g-SAPC的表面结构、亲水性和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通过ATR-FTIR测试说明(S)-APCA单体成功接枝到聚丙烯无纺布上。通过XPS测试发现,改性聚丙烯无纺布的C元素减少,O元素升高。通过接触角测试发现,改性聚丙烯无纺布的接触角明显降低,PPNWF-g-APCA的接触角能降到48°,PPNWF-g-SAPC的接触角可降到11°,亲水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通过荧光蛋白测试发现,改性聚丙烯无纺布对BSA吸附较纯聚丙烯无纺布更多,改性聚丙烯无纺布对Fib吸附较纯聚丙烯无纺布减少。通过血小板粘附测试发现,改性聚丙烯无纺布的血小板吸附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