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镇财政作为我国五级财政中的最底层,长久以来在管理基层财政、组织协调地方税收、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1 9 9 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到来,包干制财政体制时代宣告结束,取而代之为分税分级财政框架。分税制重新界定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权和事权范围,中央财力明显得到集中,极大地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与此同时,中央的事权却不增反降,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问题较为严重。而原本可以寄希望于转移支付制度增加对地方财力的补助这一美好愿景,也因为制度的不完善而无法实现。地方财政收入相对被削弱,由于政府权力的层级关系,省市财政收入又相应得到集中,处于末级的乡镇财政则是捉襟见肘。为了达到财政收支“自求平衡”的财政体制管理要求,同时更好的履行逐年增多的公共管理事务,满足扩大辖区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等,乡镇只能依赖以土地出让收入为主的预算外收入来弥补公共预算内资金的不足,抑或借助融资平台公司等渠道把土地进行抵押获得融资借款。但是,这终将只是一种短期行为。从长远来看,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特性决定了以出让土地获得收入填补基层政府财力缺口的模式具有非持续性。同时,国家也开始重视农民的土地问题,一方面提高农民参与土地利益的分配,另一方面加强对基层政府用地指标的约束,地方政府想从土地中获得丰厚利润也将逐渐受到限制。因此,研究乡镇财政的困境及原因,挖掘乡镇政府为何没有动力和条件走出“土地”困局,这在当前的形势下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将从财政分权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出发,总体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对其比较分析及定量分析,详述我国乡镇财政困境表现,分析原因,并结合T市W镇的实际情况加以佐证。同时,本文还将重点分析乡镇财政对“土地”的依赖为何迟迟不能摆脱,具有哪些制约条件。从以上的分析中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的建议和对策。本文的研究背景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与改革征地制度,这将意味着地方政府想从征地获取高额利润空间的时代将成为过去,“土地”依赖将成为泡影。本文就是从这个独特的视角来分析缺少“土地”作为依赖的乡镇财政将如何走出困境,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