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墙在城市中的角色已非防御抗敌,而成为城市发展时间轴线的物化形态,不但与自古至今城市的空间格局变化息息相关,更记录了城市的兴衰更替,是城市的记忆。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位于老城区的明城墙成为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之一。目前,南京明城墙沿线逐步发展成为环城绿道的市民公共空间。多处城墙与城市界面直接相交,致使高耸的城墙与周边的城市界面围合出尺度多样、形态缤纷、功能各异的空间场所。在保护历史遗产与打造城市绿道的双重目标之下,如何对城墙周边空间进行环境治理与规划设计则成为城市更新话题下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遗产保护理论基础上,基于外部空间与行为心理学理论,以城市公共空间为研究主体,南京明城墙为研究对象,对存在于明城墙沿线的特殊城市公共空间从城墙本体、城墙与城市、空间特质、人的感受认知4个方面进行探究。具体来说,对南京明城墙沿线的广场、公园、街道及公共建筑4类城市公共空间分别展开研究,归纳其发展、现状、特点与问题。同时,选取3段城墙沿线与城市交界的典型空间,利用SD法(语义差异法)调查使用者对城墙的空间感知与反馈,并予以解析。文章最后,从认识上提出四大原则,方法上提出四大设计策略和四种场所营造模式。本文认为,南京明城墙沿线可以且应该打造为城市公共空间环线系统,在城市文化传承与城市空间激活上均起有利作用。而南京明城墙走势多样,高差复杂,并且内外情况差异较大,其沿线城市空间不能以单一、笼统的设计方法统一处理。应对不同片区空间做不同的场所营造,根据需求采取针对性设计。全文共5.6万余字,图片112幅,表格6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