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是指对行政主体或非行政主体在收集、处理、使用个人信息的过程中出现的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现象进行规制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个人信息不受侵犯。在网络信息受众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信息风险已经成为威胁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当前,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的现有法律法规中,无论是在民法还是在刑法领域,主要属于事后干预形式,因此其保护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而行政法则突破了上述局限,实现了事前事后相结合的信息保护机制,从而更有效的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但是我国对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相对于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而言严重滞后,因此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已经到了非常紧迫的时刻。主要体现在:相关立法极其稀少且缺少一部专门立法;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利用的程序不够规范;救济制度不够完善;缺乏专门的监督管理机制。应当从明确原则、立法、执法、救济、法律监督五个方面强化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首先要有明确的立法原则,从而指导行政机关的信息保护工作和规范各类信息处理主体、信息处理行为。其次,应当从立法上构建对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法律体系,从而构建起与之相匹配的专项立法格局,进一步完善关于个人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条文。再次,规范信息管理主体对于个人信息收集、使用程序。然后,建立行之有效的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救济机制,切实保障公民个人信息权利。最后,完善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监督管理制度,要完善监管法律体系规范,转变监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