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虽然常用的筛查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是测定FPG、PG2h、任意时刻血糖以及Hb Alc,但是这几种筛查手段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单纯检测空腹血糖漏诊率比较高,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在体检过程中不易实现,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灵敏性不高成本却较高,检测任意时刻的血糖灵敏性也不高。因为检测餐后1小时血糖的灵敏性较高,在体检过程中也较易实现,成本也不高,所以餐后1小时血糖可能会更适用于糖尿病的筛查。本试验旨在探讨利用OGTT中餐后1小时血糖筛查糖尿病的合理截点。方法本试验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在1999年修订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即OGTT试验中的PG2h≥11.1 mmol/L作为本试验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据此来进行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的选择。连续入选在2010年1月份至2016年12月份,初次在唐山市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PG2h≥11.1 mmol/L的人群成为糖尿病组。在同时期同人群当中,PG2h<11.1 mmol/L的人群成为非糖尿病组,以上人群要符合本试验的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然后进行资料收集和体格检查。本试验测定餐后1小时血糖的方法为己糖激酶法。资料的整理与分析:首先确定PG1h与糖尿病的关系,通过X~2检验计算P值和OR值,其次利用ROC曲线下面积来判断餐后1小时血糖是否具有诊断价值,再根据约登指数来选择筛查截点,并评价该截点的灵敏度、特异度,最后确定最佳的筛查糖尿病截点的参考值。结果1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间的性别构成比较,结果表明:两组间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2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的餐后1小时血糖水平的比较,结果表明:糖尿病组PG1h的平均水平要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以PG1h的平均水平来进行分组,≥14.58的作为暴露组,<14.58的为非暴露组分析餐后1小时血糖水平与糖尿病关系,结果表明: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之间的暴露组检出例数有统计学差异,OR值为50.42,95%C.l.f为41.25~61.64。4分析研究对象的PG1h与PG2h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而且关系非常密切,其中糖尿病组PG1h与PG2h相关性要大于非糖尿病组。5分析研究对象的PG1h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中PG1h与年龄存在微弱的相关性。6分析研究对象的PG1h与性别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中PG1h与性别存在微弱的相关性。7利用PG1h来筛查糖尿病的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949(95%置信的区间为0.943~0.954,P=0.000)。8本试验当PG1h=12.80mmol/L时的约登指数为74.0%,灵敏度为90.8%,特异度为83.2%,此时既有较高的灵敏度又有较高的特异度,κ值=0.67,说明餐后1小时血糖可以用于临床早期筛查糖尿病。结论PG1h=12.80mmol/L可以作为筛查糖尿病截点的参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