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交通是沟通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以及旅游目的地内各旅游活动场所之间联系的大动脉,旅游交通对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也是衡量旅游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在旅游业迅猛发展,城市交通与旅游交通呈现出一系列问题的背景下,以我国大型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型旅游景区交通组织与管理方法,以期能够为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发展提供指导。首先,对旅游交通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旅游交通的概念、旅游交通的分类以及构成都给出了较为具体的分析,从总体特征和旅游人口出行特征阐述了旅游交通特性,具体分析了旅游交通矛盾。其次,对旅游容量的内涵及测算方法进行了阐述和总结,讨论了旅游景区客流预测的方法。在大型旅游景区停车需求特性分析的前提下,考虑到季节性和波动性,提出了适用于旅游景区的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最优停车供给规模,结合最优化理论,根据停车场选址是否已定,分为约束型和无约束型两种模型。通过对停车供给效益最大化内涵的相关分析,选取投资费用与步行距离作为优化目标,通过分析其与停车供给规模的函数关系,建立目标函数,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确定了约束条件,分别建立了基于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约束型最优停车供给模型和无约束型最优停车供给模型。然后,根据旅游景区所处区位的不同,分别阐述了城市内景区和郊外景区周边道路的交通组织与管理;对于景区内部交通组织与管理,主要从旅游线路、交通指引标志规划、步行交通组织以及机动车交通组织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同时,还对景区停车场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介绍了大型旅游景区交通综合评价研究方法,构建了基于交通功能、旅游者效益以及社会经济影响的指标体系,对指标体系进行了标定,确定了评价标准,采用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基于广义函数法和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大型旅游景区交通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驻马店市喳岈山风景区为例,对嵖岈山风景区的交通需求与停车规模分别进行预测,优化景区停车设施的供给规模,并对景区交通组织与管理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