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SK语料库“反而”的偏误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dcoffee_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气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反而”是丙级词,新HSK五级大纲中的一个语气副词,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时出现了很多偏误,为了使以后的“反而”教学能够更加有效、合理地开展,本文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库中“反而”的69个偏误用例为依据,进行了“反而”的偏误分析,对这些偏误用例进行分类,探讨可能性原因,最后针对这些可能性原因提出了建议。本文的论述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本文选题意义,目前“反而”的研究成果,分为本体研究成果和第二语言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阐释了研究对象,对HSK动态作文库中的语料进行说明。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第二部分是“反而”偏误的分类,本文按照偏理误论将“反而”的偏误分为四大类,把HSK语料库的所有偏误例句进行逐一分类,之后计算出各个类别所占比重的数据,运用这些数据位下面的研究做准备。第三部分是“反而”偏误原因的分析,将偏误进行分类为偏误原因的分析提供了条件,这一部分从汉语和媒介语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汉语本体方面,本文分析了“反而”的语义、语境条件,发现了一些偏误是由于对“反而”的语义理解有偏差而造成的,同时也有一些偏误是由于对“反而”的句法特征和语用的错误理解造成的。另一方面这部分以英语为例,阐述了“反而”和"on the contrary,instead"的不同点,分析了媒介语对学生的影响,指出了很多偏误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简单对应造成的。第四部分就“反而”偏误提出教学策略,针对“反而”的偏误类型及可能性原因,从教材和教师两方面分析解决办法。本文以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口语速成》中“反而”的教材设计提出的词语解释、例句展示和练习设计方面的建议。教师教学方面就教学讲解和课堂练习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后一部分就是结语,这一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本文对“反而”的偏误分析的尝试可能会对以后的对外汉语“反而”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其他文献
在电视文化成为大众日常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景观和仪式的当今中国,电视栏目创新以及如何创新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电视文化生产者,这些问题不仅已成为制约我国电视传媒产业进一
本论文是以分析中国传统书画装裱现状为基础,论述了中国传统书画装裱在当下时代的装裱品式的演变、现代科学技术在书画装裱中的应用以及对装裱工作者的综合文化修养等。中国传
社交网站建立在P2P技术之上的WEB2.0应用模式,以网站为载体,通过为用户提供各种社交交互功能,从而帮助用户维持并拓展社交圈。自我呈现指个体在应对不同社交情景和社交对象时,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入境旅游业依托强大的资源与政策优势得以迅猛发展。截止2011年,已经成为继法国、美国之后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目的地国家。然而我国入境旅游市场长期呈现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以文化复兴推动民族复兴,把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社会需求已由最初满足基本的物质
近年来修建了大量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其数量在我国大、中跨径桥梁中占主导地位。在初始缺陷、自然环境、不断增加的交通流量和车辆荷载(甚至超载)以及材料内部因素的共同作
食品的质地特性是来源于食品结构的一组物理特性。感官评价食品的质地,由于视觉、手指、口腔、舌头等许多敏感器官的参与,因而比仪器测定更加精确、综合、直接。但由于基于人
色彩是构成平面设计的三大要素之一,在平面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部分人对颜色都很敏感,每一个平面设计作品呈现到人们面前,首先被注意到的一定是色彩,其次才会注意到图像
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在特殊地质及地形条件受限制的地区,特别是在西南岩溶发育地区,修建高速铁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西南地区的岩溶隧道施工中,常遇到地质围岩不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存在,林语堂一直以来被许多学者所研究和关注。在中国出生、成长,同时有着长期海外生活经历的林语堂,既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又接受了西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