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LSD1增强ER+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应答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ng804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女性癌症死亡率的首位。乳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分子分型分为Luminal A(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2)-)型、Luminal B(ER+/PR-/HER2-)型、HER2+(ER±/PR±/HER2+)型和Basal-like(ER-/PR-/HER2-)型。其中ER+(Luminal A和B)乳腺癌为最常见的乳腺癌亚型,占比约80%。内分泌治疗为此类病人的主要治疗方法,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但因治疗耐药性,治疗效果仍有差距。研究表明表观遗传调控紊乱可能导致ER+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因此,探究表观遗传在ER+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尤为重要。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LSD1(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1)是一种表观调控蛋白,它能催化H3K4和H3K9的单甲基或双甲基去除,从而抑制或激活基因的转录。LSD1参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目前对于LSD1在ER+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因而,LSD1调控ER+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究LSD1在ER+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为解决临床ER+乳腺癌病人内分泌治疗耐药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方法:(1)检索GEO数据库分析LSD1在ER+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肿瘤中的表达情况。(2)细胞增殖实验检测LSD1抑制剂及ER抑制剂(4-羟他莫昔芬/4OHT)在不同ER+乳腺癌细胞中的72h IC50值,利用Compu Syn软件评估两药对细胞的协同抑制指数CI值;检测LSD1抑制剂联合ER抑制剂(氟维司群/fulvestrant)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3)慢病毒包装系统构建LSD1稳定敲低(sh LSD1)和过表达(LSD1-OE)ER+乳腺癌细胞系,并验证敲低和过表达效率,检测细胞对4OHT的敏感性。(4)Timer2.0网站分析KDM1A(LSD1别称)与ESR1(ESR1是编码ERα的基因名称)在Luminal A型乳腺癌中表达相关性;RT-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使用不同LSD1抑制剂及稳定敲低LSD1后,ESR1(ERα)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利用CHX和MG-132抑制蛋白质合成和降解途径,Western blot检测LSD1抑制剂对ERα蛋白稳定性的影响;利用ER抑制剂处理细胞后检测LSD1的m RNA和蛋白表达变化。(5)GSVA及GSEA分析雌激素信号通路与LSD1表达量相关性;使用LSD1抑制剂处理后分析雌激素信号通路相关基因GREB1和TFF1的m RNA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LSD1抑制后或挽救回补ESR1或LSD1后ERα转录活性。(6)韦恩图(Venn)分析抑制LSD1和ERα后共同调控下游基因;KEGG信号通路分析受LSD1和ERα共同调控基因的信号通路;TCGA数据库分析KDM1A和ESR1基因表达量与p53信号通路相关性;流式细胞术检测LSD1抑制剂(苯环丙胺/TCP)协同ER抑制剂(4OHT)对MCF7细胞周期的影响;RT-q PCR检测p53信号通路关键基因ATR和CHEK1的m RNA表达水平。(7)小鼠荷瘤模型评估LSD1抑制剂与内分泌治疗(他莫昔芬)在ER+乳腺癌中的协同作用,并取各脏器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结果:(1)通过搜索GEO数据(GSE33658),发现LSD1在内分泌治疗应答乳腺癌病人肿瘤中表达明显下调,而在无应答病人无明显改变。(2)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发现LSD1抑制剂与ER抑制剂在ER+乳腺癌细胞中具有协同抑制效果,且敲低LSD1增强细胞对4OHT的敏感性,过表达LSD1降低细胞对4OHT的敏感性。(3)通过GSVA分析、GSEA分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RT-q PCR技术发现雌激素信号通路与LSD1高表达成正相关,抑制LSD1降低ERα转录活性。(4)通过RT-q PCR技术、Western blot技术、生物信息分析,发现LSD1与ESR1的表达成正相关,抑制LSD1在转录水平下调ESR1的表达,而不在蛋白降解途径影响ERα的表达。(5)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和RT-q PCR实验验证,发现抑制LSD1或ERα通过激活p53信号通路,协同下调ATR m RNA水平,阻滞细胞周期在G1期,从而抑制ER+乳腺癌细胞增殖。(6)对ER+乳腺癌细胞荷瘤小鼠模型进行单药或药物联合治疗,结果表明LSD1抑制剂能协同他莫昔芬治疗ER+乳腺癌荷瘤小鼠,且无明显毒性作用,H&E染色观察各组间脏器组织形态学无明显差异。结论:LSD1对ER+乳腺癌病人内分泌治疗应答具有重要意义。体内外实验证明,抑制LSD1能协同增加ER+乳腺癌对ER抑制剂的敏感性,抑制LSD1可下调ESR1的表达,且抑制雌激素受体的转录活性,同时抑制LSD1和ERα可通过激活p53信号通路协同抑制ER+乳腺癌细胞增殖。靶向抑制LSD1有望成为增加ER+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敏感性,并减少耐药的新策略。
其他文献
任务型对话系统能够帮助用户通过自然语言完成特定领域的任务,对话状态追踪(dialogue state tracking)是系统中的核心模块。近年来,该模块从单领域向多领域方向迈进。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领域的知识,使模型能够适应全新的领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同时,单词级(Wordlevel)对话状态追踪的出现,避免了使用额外的数据结构表示中间结果,降低了信息丢失的可能性。本文研究的是模式引导(Sche
学位
写作是初中英语四项综合能力教学的重点之一,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反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在实际写作中,学生畏惧、疲于写作,而教师则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忙于给出写作反馈,然而最后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依然错误百出,写作能力很难提升,教师忙于写作反馈,身心俱疲。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初中阶段教师写作反馈的现状,了解反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改进建议,确保教师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有效反馈,从而
学位
教师授课的好坏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性指标。“金教鞭”工程就是基于授课质量评估,将好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进行示范性传授,以培养年轻教师的手段。文章旨在探索一种以学生受益效果为主要指标的授课质量监管评价体系,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期刊
二氧化锡(SnO2)因其较高的理论比容量(782 mAhg-1)、锂离子扩散速度快、金属锂析出风险低,所以它有望成为替代石墨并实现产业化制备的负极材料之一。然而SnO2在Li+的嵌入和脱出反应中会发生超过本身体积的3倍左右的膨胀,这将导致电极活性材料破碎、脱落甚至无法使用,加之其本身导电性不高,因而循环充放电能力、倍率都比较差,抑制其实际生产应用。本文将针对SnO2电极材料实际应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学位
研究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心肌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出现缺血坏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影响冠状动脉闭塞血管再通后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内质网应激(ERS)参与了MI/RI中钙离子超载、氧化应激以及细胞凋亡的调控,是MI/RI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病生理过程。目的:细胞FLICE抑制蛋白(cFLIP)是细胞凋亡的重要调节因子,在内质网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
学位
<正> 以猪血纤维为原料,酶法生产水解蛋白注射液,我国早在六十年代就开始了。但因工艺流程长、设备、操作要求严,“热源”不易控制,所以一直无法推广。随着生化药物的发展、提取、分析水平的提高,又出现了氨基酸注射液等。但以全价蛋白质-猪血纤维为原料,改革酶法生产水解蛋白注射液的生产工艺,使之达到工艺流程短,质量稳定和便于生产,仍具有一定的意义。经实践证明,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材料与方法一、主要原材料:1
期刊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宗旨是服务地方产业。绥化学院紧密对接地方玉米加工产业链,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途径,积极探索玉米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的适切度,构建玉米加工专业集群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高校与企业深入融合,加大企业行业的参与度,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完成教学质量的管理、监督和评价,实现深度产教融合。
期刊
针对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不断接入使得故障定位越来越困难,为了准确地定位故障和快速隔离故障支路,文中提出一种改进的量子遗传算法用于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故障定位。利用动态旋转角策略更新量子门,在使用Tent映射的混沌优化法跳出局部最优。通过仿真对改进前后的算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收敛速度快、执行时间短等优点,能有效地定位故障区域。该研究为我国配电网故障定位方
期刊
本论文以乌东德库区鲹鱼河右岸滑坡群中典型的堆积型滑坡—大坪地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地质资料分析、现场探勘调查、监测资料分析基础上,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理和变形演化机制。模拟水库蓄水及运行过程,进行了干湿循环作用下土-岩接触面剪切力学试验,并结合试验结果,对大坪地滑坡变形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型分析。主要得到如下研究结果:(1)大坪地滑坡是一个典型的堆积型滑坡,覆盖层结构松散,乌东德水电站蓄水运行之后,滑坡
学位
电磁成形(Electromagnetic forming,EMF)是一项利用瞬间放电的超高能量驱动金属材料发生加速变形的塑性加工技术,与传统机械制造技术相比,其具备高速率、非接触、高应变率等优势,且完美契合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需求。管件电磁翻边成形则是其中的一种典型工艺,利用脉冲电磁力使管件端部由内向外扩径弯曲直至与轴线垂直,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天然气等领域。然而在管件电磁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