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穗腐病,是玉米上的主要病害,造成果穗腐烂导致直接减产,品质下降,某些病原菌产生大量有害霉菌毒素,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穗期害虫为害是引起玉米穗腐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玉米上的害虫主要有亚洲玉米螟、桃蛀螟、棉铃虫,近年来,随着气候及耕作制度的改变,桃蛀螟发生逐年严重,对玉米为害严重,由于玉米穗腐病对玉米严重的为害,所以防治玉米穗腐病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分别在春、夏玉米的吐丝、灌浆、乳熟期,以桃蛀螟为试验试虫,以拟轮枝镰孢为供试菌种,研究了桃蛀螟、拟轮枝镰孢单独或复合为害对玉米镰孢穗腐病的发生程度、产量损失及玉米籽粒霉菌毒素积累的影响,研究了穗期害虫桃蛀螟为害与玉米镰孢穗腐病发生的关系,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2种杀虫剂辛硫磷、氯虫苯甲酰胺与2种杀菌剂50%多菌灵、10%苯醚甲环唑单独或混合喷施,对玉米镰孢穗腐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并筛选出防治效果好比较好的药剂组合,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桃蛀螟的介导明显加重了玉米镰孢穗腐病的发生,降低了玉米的产量。无论春玉米还是夏玉米,在玉米雌穗的不同发育阶段,穗腐病发病率均以桃蛀螟与拟轮枝镰孢复合为害处理最大,分别为82.96%和84.65%,接虫处理次之,分别为57.52%和58.70%,接菌处理发病最低,分别为48.85%和49.85%;玉米雌穗不同发育时期,复合侵染导致玉米雌穗穗长缩短、突尖增长、单穗重下降、行粒数、百粒重均发生了改变,从而造成玉米产量损失。夏玉米吐丝时期复合处理玉米单穗损失率为42.13%,接虫处理为30.43%,接菌处理为21.86%。春播玉米镰孢穗腐病发病率、蛀穗率、螟害平均级别均低于夏播玉米。2.玉米雌穗不同发育期受桃蛀螟为害程度不同,玉米镰孢穗腐病的发生程度也不同,在春、夏玉米吐丝期、灌浆期、乳熟期,同为接虫处理时,以吐丝期镰孢穗腐病发生最为严重,桃蛀螟蛀穗率为吐丝期>灌浆期>乳熟期;在雌穗不同发育期的各个处理中,以吐丝期3种处理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夏玉米复合为害处理单穗损失率依次为吐丝期42.13%>灌浆期22.50%>乳熟期10.13%,接虫处理为吐丝期19.38%>灌浆期13.17%>乳熟期5.93%,接菌处理为:吐丝期7.38%>灌浆期5.02%>乳熟期2.26%。3.接拟轮枝镰孢的镰孢穗腐病籽粒中霉菌毒素以伏马毒素为主,复合处理玉米籽粒中的霉菌毒素含量最高,其中伏马毒素B2的含量最高,吐丝期接种处理霉菌毒素含量最高,与穗腐病发病情况一致。4.单独喷施杀虫剂或杀菌剂均能减轻玉米镰孢穗腐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防效,其中防治效果较好的是氯虫苯甲酰胺和10%苯醚甲环唑,抽雄时期防效达41.55%和26.67%,吐丝时期防效达29.91%和38.33%;喷施各药剂处理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了玉米的穗长、行粒数、百粒重、缩短了突尖的长度,提高了产量,单独喷施氯虫苯甲酰胺和10%苯醚甲环唑的玉米产量分别提高了16.88%和18.67%。杀菌剂和杀虫剂混合喷施对玉米镰孢穗腐病的防治效果高于单独喷施杀虫剂和杀菌剂,其中混配组合对玉米镰孢穗腐病的田间防效最好的是氯虫苯甲酰胺+10%苯醚甲环唑,抽雄时期其防效可达64.76%,高于单剂氯虫苯甲酰胺的41.55%和10%苯醚甲环唑的26.67%;与防效一致,混合喷施处理下的增产效果也是最高的,氯虫苯甲酰胺+10%苯醚甲环唑混合喷施的增产率为37.16%,比单独喷施氯虫苯甲酰胺和10%苯醚甲环唑分别提高了20.28%和18.49%。5.防治时期与防治次数不同,对玉米镰孢穗腐病的防治效果也不同,二次施药(即在抽雄期和吐丝期分别进行一次施药)处理的防效要比单独一次施药的高,在抽雄及吐丝时期各进行1次药剂防治的效果可达67.50%,高于单在吐丝时期的一次防治效果(50%),2次防治的增产效果也高于单次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