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发展中国家,造成每年约35万人死亡,且近来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女性的生育及健康,构成了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是我国重点防治癌症之一。大约80%的原发性宫颈癌从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发生。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为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然而,HPV阴性者也可患宫颈癌。这表明,其他辅助因子中存在从宫颈不典型增生到宫颈癌之间的致病因素。microRNA的发现,为癌症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深入研究宫颈癌发生及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具有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发现有效的治疗靶点,对于提高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miRNAs是一类长度约19-25nt的单链非编码RNA,负调控靶mRNAs翻译的稳定性和效率。可在疾病中观察到miRNAs表达的变化,特别是在癌症中。miRNA的监管失调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iR-143位于染色体5q32处。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呈低表达。miR-143在宫颈癌肿瘤诊断和治疗中可能存在潜在的应用价值。虽然miR-143在宫颈癌细胞株中呈现低表达,但目前国内尚未发现miR-143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研究。本研究旨在研究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miR-143表达水平的变化,为miR-143在宫颈鳞癌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材料与方法1实验分组1.1病例组: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2月至2012年11月住院手术切除的30例新鲜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分期标准,Ⅰ期20例,Ⅱ期10例。30例门诊收集的新鲜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CIN),其中CIN级14例,CIN~Ⅲ级16例。1.2对照组:取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30例作为对照。1.3纳入标准:①所有病例均未行放疗和化疗:②所有病理组织均经病理检查为宫颈鳞癌或宫颈上皮内瘤变;③所有入选的标本征集均经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知情同意书。2.实验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miR-143的表达水平。用U6作为内参。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a=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和宫颈鳞癌组织中miR-143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0.15、0.93±0.17、0.32±0.23,三者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F=122.097,P<0.05)。用LSD统计方法对其进行两两比较,发现正常宫颈组织和CIN组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宫颈组织和CIN组织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miR-143在高危型HPV阳性和阴性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7±0.27、0.90±0.24,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453,P>0.05)。3.宫颈鳞癌组织病理分级G2期与G3期miR-143的相对表达量为0.38±0.47、0.15±0.33,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742,P<0.05)。4.宫颈鳞癌淋巴结阳性和阴性miR-143的表达量为0.17±0.40、0.37±0.4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06,P<0.05)。5.宫颈鳞癌肿瘤直径≥2.5cm和肿瘤直径<2.5cm miR-143的相对表达量为0.22±0.06、0.36±0.48,两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709,P>0.05)。6.宫颈鳞癌间质浸润深度≥2/5和间质浸润深度<2/5miR-143的相对表达量为0.31±0.44、0.33±0.89,两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269,P>0.05)。7.宫颈鳞癌FIGOI期和II期miR-143的相对表达量为0.36±0.54、0.24±0.41,两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455,P>0.05)。8.宫颈鳞癌年龄>40岁和年龄<40岁miR-143的相对表达量为0.31+0.52、0.33±0.5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9,P>0.05)。结论1.miR-143的低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相关;2.miR-143的表达水平与高危型HPV感染无关;3.宫颈鳞癌中miR-143的表达水平与组织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与肿瘤直径、间质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年龄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