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白细胞计数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以往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特殊人群或单一疾病终点,尚缺乏中国一般人群的研究证据,且少有研究探讨白细胞计数的长期变化与CVD发生之间的关系。因此,本研究将首先评估总白细胞和分类白细胞计数与广义环境因素的相关性,进而探讨白细胞计数及其变化值与CVD及其亚型疾病发生风险的关联性,为CVD的筛查和防治工作提供理论证据及新的方法。方法:东风-同济队列于2008-2010年进行基线调查,并于2013年进行了第一次随访调查,两次调查的平均间隔(4.6±0.2)年。排除基线患有冠心病(CHD)、中风、癌症、严重心电图异常、失访及白细胞计数缺失、极端值后,共26655名研究对象被纳入白细胞计数与广义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及基线白细胞计数与CVD发生风险的关联性分析。对于参加了两次调查的参与者,排除第一次随访时患有CHD、中风、癌症、严重心电图异常及白细胞计数缺失、极端值后,共11594名研究对象被纳入白细胞计数变化值与CVD发生风险的关联性研究。我们通过医疗记录审查确定研究对象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运用Spearman秩相关及多因素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白细胞计数与广义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评估总白细胞和分类白细胞计数及其变化值与CVD及其亚型疾病发生风险的关联,并计算风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白细胞计数与年龄、体质指数(BMI)、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P均<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广义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男性,肥胖或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现在吸烟,睡眠过多,有压力者的总白细胞计数较高,现在饮酒者,每周蛋类、豆类摄入≥5次者总白细胞计数较低。(2)与基线总白细胞计数最低组相比,最高组发生CVD、CHD及中风的HRs(95%CIs)分别为1.15(1.06-1.25),1.15(1.04-1.26)和1.21(1.02-1.45);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最低组相比,最高组发生CVD和CHD的HRs(95%CIs)分别为1.13(1.03-1.23)和1.12(1.02-1.23);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最低组相比,最高组发生CVD和中风的HRs(95%CIs)分别为1.12(1.03-1.22)和1.25(1.04-1.49)。(3)与总白细胞计数稳定组(总白细胞计数变化:-1.15~0.44,×10~9/L)相比,总白细胞计数升高组(总白细胞计数变化>0.44×10~9/L)的CVD(HR=1.26;95%CI,1.12-1.42)、CHD(HR=1.24;95%CI,1.09-1.41)、总中风(HR=1.37;95%CI,1.04-1.82)发生风险显著升高。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稳定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变化:-0.65~0.49,×10~9/L)相比,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变化>0.49×10~9/L)的CVD(HR=1.17;95%CI,1.03-1.32)、CHD(HR=1.13;95%CI,1.01-1.30)发生风险显著升高。与NLR稳定组(NLR变化:-0.24~0.73)相比,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组(NLR变化>0.73)与较高的CVD发生风险显著相关(HR=1.15;95%CI,1.02-1.30)。(4)与基线总白细胞计数最低四分位且变化稳定组(基线总白细胞计数:<4.71×10~9/L;总白细胞计数变化值:-1.15~0.44,×10~9/L)相比,基线总白细胞计数与其变化值均处于最高四分位组(总白细胞计数>6.70×10~9/L;总白细胞计数变化值>0.44×10~9/L)的CVD发生风险最高(HR=1.69;95%CI,1.30-2.21)。结论:机体白细胞计数与年龄、性别、肥胖、血压、血脂、血糖、吸烟、饮酒、睡眠及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基线总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的升高与中国中老年人群CVD的发生风险升高显著相关。总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随时间的持续升高与CVD发生风险升高显著关联,且总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值及其基线值对新发CVD有显著联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