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整理导师武权生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诊疗思路及用药特点,总结其运用温肾化瘀周期法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以期丰富传统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理论与方法。通过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客观指标的变化,评价导师温经化瘀汤、温肾暖宫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讨论导师经验方对该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免疫学等方面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明确温肾化瘀周期法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理论依据,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认真学习并分析导师遣方用药的规律,查阅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文献资料及研究,探讨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归纳总结导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经验理论和临床治疗特点。根据本研究标准纳入6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于经前3天、经期3天服温经化瘀汤,月经后服用温肾暖宫方。对照组患者经前3天、经期3天服桂枝茯苓丸、经后服桂附地黄丸。两组均以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导师将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经验总结为:(1)先天不足,血瘀成患;(2)情志失调,外邪侵袭;(3)谨察阴阳,周期调补;(4)善用药对,对症治疗;(5)平素调护,重在预防。1.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证候评分经治疗后分别为5.45±2.46、7.77±2.34,治疗组较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的水平分别为34.61±9.65、45.80±8.36,治疗组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患者VAS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67.86%,两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导师根据本病不同的病因病机,治疗采用温肾化瘀的治则,按照月经周期调补,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2.导师通过运用经验方温经化瘀汤、温肾暖宫方和温肾化瘀周期法于经前、经期和经后治疗本病,可以有效的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的临床症状,降低VAS评分,同时能够降低血清CA125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