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于重要的变革和转轨时期。作为向中学生普及历史知识的载体—历史教科书,它的编写日益引起历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出版的历史教科书在全国很具有代表性,笔者对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中人格教育内容进行统计分析,从横向上看分布是否合理,纵向上看初高中两套教材在人格教育内容上的衔接是否适当。得出当中的一些成功和似嫌不足的地方,为今后新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历史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多角度的发掘教材中人格教育资源,在培养学生人格素质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全面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都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包括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的现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的指导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在这部分里,主要是从教育学、史学发展、心理学三个视角分别分析历史教科书对人格教育的重视。阐述教科书重视人格教育深厚的理论基础,说明历史教科书重视对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第三部分,主要是根据上海市启动的《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这个课题为划分的标准,将人格教育分为四大部分内容,以目标题为最小的子标题进行分类。然后对人格教育的四个方面在初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分布和衔接性进行一个分析和总结。通过分析和总结得出其中的成功和似嫌不足的地方,成功的地方有很多,如教科书的编撰考虑到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科书的制定依据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树立了历史教育的人格本位,变“知识形态的历史课程”为“生命形态的历史课程”,等等内容。不足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人格教育要素分布不均,从初中到高中分布比例差距很大,有明显的断层现象。第四部分是思考和建议。在这部分里,笔者立足于市场经济下人格教育的缺失所引发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首先提出应加强历史教育。第一,转变教育理念,构建以健全学生人格为宗旨的历史教育理念。第二,充分利用历史教材和历史课堂,制定适宜的人格目标。第三,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课外素材来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第四,改变教学方法,加强人格教育的实施。其次对教材在编写上似嫌不足的地方提出一些修改的意见如从显性的知识中发掘隐性的人格内涵,重视教科书中图片的作用等等。再次在历史课堂上进行人格教育应贯彻的哪些原则,如内化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