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学位论文以牡丹籽粕为原料,研究了牡丹籽粕分步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获得具有良好风味的底物肽;比较了不同结构的糖对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的结构和风味特性的影响;此外通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位论文以牡丹籽粕为原料,研究了牡丹籽粕分步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获得具有良好风味的底物肽;比较了不同结构的糖对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的结构和风味特性的影响;此外通过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MRPs在SD大鼠中的安全性。论文结果可以为牡丹籽粕在调味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首先,确定牡丹籽粕酶解工艺条件。采用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牡丹籽粕进行分步酶解,以水解度(DH)为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进行工艺优化。牡丹籽粕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为5%的牡丹籽粕溶液,初始pH为8.5,先添加3550 U/g碱性蛋白酶于50℃酶解3.4 h后,调节pH为6.5,再添加620 U/g的风味蛋白酶于55℃酶解4.2 h,在此条件下牡丹籽粕酶解物的DH为16.48%。其次,研究不同结构的糖对MRPs结构和风味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的糖修饰的MRPs风味和口感上存在差异。与二糖和低聚糖相比,单糖更适合制备感官特征更强的MRP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明,MRPs的结构因不同结构的糖而产生差异。单糖参与生成的MRPs的紫外吸收强度、荧光强度、褐变程度和取代度(DS)均大于麦芽糖和低聚木糖生成的MRPs。不同结构的糖制备的MRPs,分子量分布主要为128-500 Da和500-1,000 Da的组分。与其他糖生成的MRPs相比,核糖和木糖参与生成的MRPs中含硫化合物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更高,导致MRPs表现出更强的肉味和鲜味。单糖参与生成的MRPs的醇厚感和连续性均大于二糖参与生成的MRPs。二糖参与生成的MRPs含有较高含量的苦味氨基酸,表现出更强的苦味。最后,通过亚慢性毒性试验,评价牡丹籽粕酶解物MRPs作为风味添加剂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当MRPs日摄入量低于0.45 g/kg BW/day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体重、饲料消耗量、血常规参数、血清生化指标以及组织病理学均无显著性差异。
其他文献
西塞罗是古罗马时期对后世修辞理论和实践影响最大的修辞学家,他以雄辩著称,留下了众多法庭演说词。他的演讲者五大能力及演讲的六大结构理论是在法庭演说的实践基础之上进行
埃洛石(Halloysite nanotubes,HNTs)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的纳米管状矿物,近年来在高分子聚合物改性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HNTs/聚合物复合材料中,HNTs的表面改性是决定材料
珍珠杆,蒙文名“杆达噶日”,为蔷薇科库页悬钩子Rubus sachalinensis Leveille的干燥茎枝,是常用的蒙药材之一,具有发汗、止咳、解表、调理元气等功效。本文以抗氧化性为导向
稀土发光材料在夜间照明、生物成像、激光及光电器件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但因发光性能单一且难以调控而使其应用受到了诸多限制。论文提出了可控制备纳米晶的新方法:共沉淀-
橡胶类材料因具有很高的声衰减、绝缘、隔热等优良的物理特性,而被广泛地应用在交通运输领域以及航天航空等领域。然而橡胶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物理性质和弹性性质的
本文以现代汉语情状副词“擅自、私自、暗自、各自、径自、亲自、独自”为研究对象,在三个平面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对比分析法,从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对“x自”类情状副词进行探讨分析。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同时梳理了情状副词和“x自”类情状副词的研究现状,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语料来源以及创新之处。第二章对“x自”类情状副词的句法构成、句法功能及组合功能进
背景:玻璃体黄斑界面疾病是指黄斑区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发生年龄相关性的病理改变而引起的一类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群体,是损害老年人视功能的重要危险因素。而目前的治疗方式对视觉质量的恢复不甚理想,因此明确其发病规律及危险因素是玻璃体黄斑界面疾病防控关键。玻璃体黄斑界面疾病主要包括黄斑前膜(epiretinal membrane,ERM)、黄斑裂孔(macular hole,MH)、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vi
DNA在复制过程中会面临复制压力,造成复制叉阻滞,若得不到及时准确的修复,将导致基因组不稳定甚至疾病的发生。复制叉翻转是细胞为应对复制压力而进化出的一种DNA损伤应答机制,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泛素折叠修饰是一种新鉴定出的类泛素化修饰。UFL1(Ubiquitin-fold modifier1-specific ligase 1)作为已知的该修饰系统中唯一的连接酶,在复制压力应答中的功
在高风险阅读测试中,细节题(LRCQ)是一种重要且常见的题型,它要求考生能检索并提取出特定文本片段中的细节信息。作为对Anderson,Bachman,Perkins和Cohen所提出的通过收集考
为研究非现场执法在公路治超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明确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的政策法规支撑和执法信息化系统流程的构造,本文基于调查和研究,对非现场执法在公路治超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