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结合了预制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结构的优势,具有施工效率高、节能环保、整体性能和抗震性能好的特点。目前国内外对该类结构研究不够充分,示范工程较少。因此在北京建工集团建筑工业化支撑发展类科研项目的支持下,本文通过对足尺框架节点进行试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得出的研究成果可为后续全装配式框架结构研究以及示范工程项目设计施工提供参考。本文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进行了试验节点设计与施工。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分析节点连接的工作机理、节点构造,探索新型预制节点连接形式,在国内相关规范不全面的情况下,参考新西兰PRESSS设计手册对预制节点进行设计,并且解决了在预制构件拼装、灌浆等过程中的多个施工难点。然后对四个足尺混凝土框架节点(三个预制节点、一个现浇节点)进行试验研究,其中现浇节点RCJ1与预制节点PCJ2理论设计承载力相当,三个预制节点中的变量为普通钢筋面积。试验表明:PCJ2相对RCJ1具有残余应变小、自复位能力强、破坏范围小、易于修复等优点;随着普通钢筋直径的变大,预制节点PCJ1、PCJ2、PCJ3的承载能力、自身变形、耗能能力、预应力增量逐渐变大,但延性性能逐渐降低,并且得出预制节点合理自复位比范围为1.58左右。接着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MSC.Marc有限元软件对比分析预制节点的破坏模式、变形特性、承载能力和预应力增量等抗震性能,得出预制节点具有优越的低损伤性能。然后针对张拉控制应力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张拉控制应力的增加,节点承载能力会相应提高。综合得出,本文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本文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因此可推广应用到其他工程项目中。最后在节点试验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基于SAP2000软件对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推覆分析,得到了预制结构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并对比分析了结构在7度和8度的罕遇地震和多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得出不同抗震水准下的性能点均在目标范围内,得出结构满足抗震性能要求的结论。在结构破坏机制研究中,得出两种结构型式均以梁铰机制为主要破坏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