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提出以通感指导水乡公共空间设计。将江南水乡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以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感官体验为设计目的。探索了在城镇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水乡公共空间与原住民与游客的关系,探索了不同人群对公共空间的多样功能需求及情感需求,提出了通感化设计在水乡公共空间中的具体应用手段。最后使公共空间重获活力,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使用功能及情感需求。为通感化设计应用于水乡公共空间提供了一些实践参考。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市场需求报告、理论研究报告、过程报告和研究总结。一、市场需求报告。主要由四部分组成。首先是从相关政策、社会背景以及上位规划认识到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其次是对传统江南水乡公共空间的特点和新长乐村公共空间建设现状进行对比,认识到保护水乡特色风貌文化的迫切性、必要性,更从两者的对比中得出目前水乡公共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公共空间破败,水乡风貌减少,场所精神不再,邻里关系疏远。最后从生活、产业、文化、生态四个层面得出对新长乐村公共空间建设的新需求:公共空间功能的丰富完善,村庄珍珠产业的转型发展,水乡地域文化的保护传承以及村庄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升。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总结,论述此课题的研究意义。二、理论研究报告。以人的情感需求为切入点,对通感产生的生理原因及哲学层面的通感理论进行解读,得出通感的三大类型:感觉挪移的单一型、表象联想的多重型、形神互通的心理型。再对通感化设计空间、公共空间通感化设计需求及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总结,论述理论应用的可行性。最后通过对建筑、室内等专业的通感化空间设计案例进行探究,提炼通感设计的通用手法为接下来第三部分的具体设计提供参照。三、设计过程报告。通过通感产生过程提出从“感觉—想象—情感—领悟”的设计概念:人们接受外界刺激时各感官产生相应反映,形成初步的认识,通过想象把各感官获得的信息进行交融,带动人们精神世界的情感体验,最后在空间中有所领悟。在具体设计策略上,通过对本村庄的自然、建筑、文化、生产等资源进行收集梳理,归纳出其外在的色彩形状材料等物质要素特点及其所蕴含的传统记忆、民俗民风、生活习惯等精神要素。通过对物质及精神要素的通感化设计全方面的刺激游览者的各大感官,激发他们的想象,从空间中获得情感及领悟。最终为新长乐村公共空间注入新的生命力,使人与水、人与场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和提升。四、设计研究总结。本课题创新点体现在内容和方法两个层面。内容上利用通感理论为水乡公共空间植入情感。以往的公共空间大多从恢复村庄文化、满足场地功能、提高村庄活力等物质方面出发,通感理论更注重人与空间的沟通,在满足其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营造空间氛围,追求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后通过增加的人际往来激发空间活力,重塑场所精神。设计上,通感理论在建筑、工业、室内等专业有着大量的实际应用,但在公共空间特别是水乡公共空间中基本没有得到应用。因此,本文分析归纳出通感化设计的通用设计手法,应用于新长乐村公共空间的具体设计,对通感与水乡公共空间的结合模式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