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溶溶蚀型准平原岩溶区,主要由第四系地层覆盖,在此区域修建公路路基时,有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工程地质问题,这将对公路的运营与管理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本文在对汕头-湛江高速公路云浮-湛江段及其支线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程度的收集与总结的基础之上,总结前人经验,对岩溶产生、岩溶病害、以及本区岩溶发育规律、发育情况、探测方法、以及相应的处置手段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有限元分析手段,建立起了一套研究岩溶区路基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数值模型,并对比了监控量测数据结果表明:(1)探明覆盖层较薄且溶洞较深的可酌情采用混凝土盖板跨越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在采取了混凝土盖板跨越的处治措施后,整体变形约减小了50%,有效地提高的工程的安全。(2)对覆盖层薄、塌陷风险较高的段落或串珠式溶洞、空洞,建议采用膜袋袖阀管注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在无任何处治措施的情况下,模型的最大变形处位于岩溶上方的路面,竖向位移达到了21.78mm;在采取了膜袋袖阀管注浆处治措施后,整体变形最大值仅为4.90mm,说明处治后地基的承载能力显著提高。(3)对覆盖层厚、塌陷风险大的段落或岩溶主要为土洞且全充填软塑、流塑状粘土的,建议采用粉喷桩或旋喷桩对溶洞腔体内的充填物进行固结以形成复合地基。分析结果表明地层变形主要集中在路基下方处。在无任何处治措施的情况下,模型的最大变形处位于岩溶上方的路面,竖向位移达到了14.39mm;在采取了高压旋喷桩处治措施后,整体变形最大值仅为7.25mm。(4)对以粘性土为主、塌陷风险较低的路段,路基填筑前进行强夯+双层土工格栅包裹50cm砂砾层处理,确保路基的整体性。通过对比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当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时,模型的最大竖向变形于路面,达到了19.70mm;当采取了土工格栅对路基进行加固后,路面处的竖向位移为5.99mm,整体变形减小了约69.57%,有效的确保了道路的施工安全。(5)监控量测结果表明:各个工况下的路基土体竖向变形体现出一致性,均具有相同的随时间变化规律以及较为接近的最终竖向变形,均约为7mm。路基土体竖向变形呈现出一致性的原因是不同工况下路基的填料是相同的,其单独的竖向变形本身应该具有一致性。路面沉降的差异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工况下的地基条件具有差异性,平均沉降为9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