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期间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转型的焦点在于如何提振国内消费市场,最大的增长空间显然在广袤的农村市场。而启动农村市场的核心问题是能否为农村提供持续优良的金融服务支持。但是,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现象呈现更加严重的趋势,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不断裁撤县一级的办事支行,精简工作人员,减少农村地区的贷款量。农民贷款难、金融机构收缩涉农业务的现象极为普遍,甚至许多地区的正规金融机构还出现了"只吸储,不放贷"的现象。这对于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上面临着相比城市金融市场更高的金融违约风险,农户金融债务消化进程缓慢,贷款违约风险大。农村金融市场的违约风险,具体表现为债务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偿还或者延期偿还本息,由此导致农村金融机构净收益下降而遭受财务上的损失。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要从农户行为抉择层面找出影响农村金融借贷违约风险的因素,以便从如何改善信贷环境方面为农村金融的健康快速发展提出政策建议。进而使农村金融在将来能够有效防范农户违约风险,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服务。 本文的创造性在于,从实证出发分别从农户借贷渠道、抵押担保因素、利率因素以及农户自身的一些信贷影响因素对农户的违约行为进行考察。本文的考察范围不仅包含传统理论中的关于个体信贷违约行为影响因素,诸如利率、抵押担保和自身因素等,本文还考察了金融渠道和"社会资本"方面的因素对违约行为的影响。而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一般未将"社会资本"和借款渠道因素与抵押担保因素、利率因素以及农户自身因素等结合起来分析。 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的部分: 第一部分为论文的研究背景。在我国农村金融的运行过程中,农户违约情况相对来说比较普遍。违约风险因素的存在与积聚使得以利益为导向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逐渐收缩在农村的金融服务范围,致使我国农村金融供给极为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农户违约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制度设计减少农村违约行为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部分是对关于农村金融特征和农户违约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做了归纳和总结。得出农村金融前基本特征有:产业的弱质性、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市场相互分割、利率较高、缺少信用约束机制和传统的抵押品。并且对社会资本、抵押担保以及利率等因素对农户违约行为影响力的文献进行了总结与归纳。 第三部分主要对农户违约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规范分析。分别论述了借款渠道、抵押担保状况、利率高低以及其他因素对农户违约行为的影响。从借款渠道方面来讲,由于"社会资本"因素的影响,建立在"亲缘"、"地缘"、"血缘"、和"业缘"基础上的非正规金融会有利于抑制农户违约行为。在抵押担保方面,由于有效的抵押担保具有"信息甄别机制"和弥补风险成本的作用,理论上也会对抑制农户违约行为有比较明显的作用。而从利率的角度来讲,较高的利率本身会引起"逆向选择"行为,还会增加农户的还款负担,使其主动选择风险较大的项目。因此,高利率会加剧农户的金融违约状况。另外,本部分还从授信5P原则的角度,对农村借款户(People)、资金用途(Purpose)、还款来源(Payment)、债权保障(Protection)及借款人展望(Perspecti re)等因素进行了讨论。 第四部分是本文在实证研究部分,主要考虑的是Logit方法。采用这样一种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由于解释变数中含有虚拟变量(dummyvariable)(2)部分解释变量不符合正态分布假设(3)由传统统计模型对于债信的预测正确率以Logit较佳,且具有转换程序容易、成本较低以及计算简单的优点。因此综合考虑,本文采用Logit来研究农户违约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家庭收入能力、抵押担保以及储蓄对抑制农户违约行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本文还发现,金融渠道对农户违约行为的影响也非常大。向非正规金融渠道借款违约的概率显著较低,原因可能是因为在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在"社会资本"和信息方面相对于正规金融机构有很大的优势。 第五部分是国际借鉴部分。通过研究美国、德国、日本、孟加拉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防范农村金融违约行为的制度经验,得出,农村金融发展较完善的国家常常是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设定合理的抵押担保制度以及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监督机制和信贷状况信息体系三类方式来抑制农村金融违约行为的。 第六部分主要是根据实证结果与国际经验,对我国抑制农户金融违约行为提出了三点制度上的防范措施:一是要放松对非正规金融渠道的限制,完善农村金融法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本"优势。二是要建立农村信用评级制度,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立符合我国农村金融特色的农村信用评级制度,加强内外部监管。三是要健全农村金融抵押担保制度,完善农村信用保证机制。要逐渐完善农村金融抵押担保制度,放开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担保品的法律限制。还可以考虑由政府牵头来组织某种形式的担保基金,来降低农户贷款的准入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