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及全域旅游发展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有效利用空间,而有效利用空间的途径之一是旅游空间与乡村空间即景-村空间的有机融合。景-村空间融合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乡村旅游地空间向度上的本质特征,是乡村旅游发生、发展的空间投影,关注微观的乡村旅游地空间,值得探究,而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关于乡村旅游地微观尺度景-村空间融合的研究尚有待丰富。本文在乡村旅游地空间和空间融合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视觉表征理论和空间生产理论,以杭州西湖“景中村”中的梅家坞村为研究案例地,从旅游者和目的地两个视角,研究了乡村旅游地景-村空间融合的特征、过程与驱动机制。从旅游者视角出发,以旅游网络共享照片为研究材料,利用扎根理论方法、照片内容分析法、聚合形象地图构建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了乡村旅游地景-村空间融合的要素构成与特征。从目的地视角出发,深入案例地进行实地观察和资料收集,对当地居民、旅游从业者、政府工作人员等利益相关者开展半结构化访谈,通过扎根理论编码策略,研究了乡村旅游地景-村空间融合的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者视觉表征下的梅家坞呈现乡村(村)要素为主、旅游(景)要素为辅的景-村空间融合特征,其中旅游要素由游客活动、接待设施、景观环境、旅游景点、配套服务设施和空间廊道6个属性类别构成,乡村要素由自然风光、特色茶园风光、当地生活场景、当地生活方式构成。(2)乡村要素与旅游要素在各自空间内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景内部的空间融合与村内部的空间融合,成为景与村之间空间融合的重要部分,旅游者视角下乡村内部空间要素的融合总体上比旅游内部空间要素的融合更为紧密,共现程度更高。(3)乡村旅游地景与村的空间要素按照一定的联系方式和作用功能构成了多样化的景与村之间的空间融合,旅游者视觉表征下景与村之间的空间融合具有空间联结紧密、生产空间景观化、生活空间生产化、生态空间游憩化的特征。(4)梅家坞景-村空间融合过程呈现从景村分离阶段到旅游介入阶段再到景村整合阶段的演化脉络,其中21世纪前为景村分离阶段,这一阶段为典型的乡村空间,是景-村空间融合的潜在阶段;2000~2004年为旅游介入阶段,这一阶段旅游业开始兴起,在市场需求和政府引导的共同推动下,旅游空间与乡村空间开始走向融合;2005年至今为景村整合阶段,这一阶段旅游业稳步发展,旅游空间与乡村空间逐渐实现融合。(5)资源环境驱动、市场需求驱动、行政组织驱动、社会要素驱动和文化要素驱动等5个范畴分别构成了乡村旅游地景-村空间融合的本底诱发驱动力、核心发生驱动力、必要牵引驱动力、内在发展驱动力和重要催化驱动力,各驱动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动态耦合共同促进了梅家坞景-村空间融合的再生产。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从旅游者角度阐释乡村旅游地景-村空间融合的特征,从目的地角度分析景-村空间融合的综合动态演化过程,并进一步挖掘其内在驱动机制,由此探寻乡村旅游地空间融合与空间再生产的特征和规律,深化旅游者和目的地不同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空间融合的理论分析。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空间融合角度为乡村旅游地的高质量发展和主客供需的有效对接提供了实践启示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