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纵向一体化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组织类型。在实际经营中,通过何种方式实施纵向一体化以及把纵向一体化程度维持在什么水平,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很大。因此,无论是学术界的学者还是实业界的企业家,他们都对该问题很感兴趣并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应该保持在什么程度进行了探讨。一般来说,学者们通常都是从理论上对该问题进行的研究,认为企业纵向边界的范围是比较企业通过巿场组织完成交易花费的成本与企业内部组织完成交易花费的成本的大小而确定的。一旦企业通过巿场组织完成交易花费的成本与企业内部组织完成交易花费的成本相等时,企业的纵向边界就达到最优了,如果继续进行纵向整合,将会得不偿失。而实业界的企业家往往认为,产业价值链上的纵向整合往往会促使企业集团的形成,而经过多次纵向整合,企业也会逐渐地变大变强,从而在某一个行业范围内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本文选取医药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原因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医药制造业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涉及人们的健康、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基数巨大,拥有超过13亿的人口,居于全球首位,由于人口的自然增率缓慢以及人类生长周期的限制,我国老龄化人口占比不断增大,人们对健康需求不断增长。并且,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政府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逐步重视,也导致政府越来越关注药品之类的公共物品的供给,并在政策上给予相关产业大力支持。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关联性较大,专业要求较高,而且原料药价格上涨带给企业的压力较大,外部性成本、垄断性、资产专用性、信息不对称性等因素造成交易成本很难在短时间内降低,而实施纵向一体化就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稳定上游产品的供给,提高市场集中度,从而达到改善企业绩效的目的。 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更多是借助纵向一体化理论,针对小样本案例和特定产业领域,实证分析纵向一体化的影响因素以及纵向一体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大多数研究结论都表明纵向一体化会显著影响企业绩效。另外,交易频率作为一个重要的交易维度,相关研究却屈指可数,并且尚未有研究把交易频率作为调节变量,因此本文试图把交易频率作为调节变量加入研究模型,来研究纵向一体化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本文选取2011-2015年间我国医药制造业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纵向一体化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探究交易频率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实证分析发现,2011年-2015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纵向一体化程度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我国医药制造业纵向一体化程度对企业绩效存在正向影响,表明纵向一体化程度可以改善企业绩效,同时还发现交易频率对纵向一体化企业绩效有正向调节作用。依据实证研究结论,本文针对我国医药制造业提出了两点合理化建议:一是我国医药制造企业要继续实施纵向一体化,提高纵向一体化程度,同时实施业务外包,把核心业务整合到企业内部,把非核心环节外包出去。二是我国医药制造业应该提高交易频率,与交易频率较低的企业相比,交易频率较高的企业为实施纵向一体化所付出的成本更容易得到补偿,而且企业资金周转就越快,纵向一体化程度对企业绩效就有更为显著的正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