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是中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石,是传染病暴发早期预测、预警和风险评估等工作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医院等级考核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一个重要的指标。2004年1月1日我国正式启动国家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监测系统,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传染病实时网络直报。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涉及了接诊医生、辅助科室、疫情管理科室等多部门,内容包含病人接诊登记、疾病诊断、报卡填写、网络直报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部门和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质量。目前尚缺乏对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较为有效的分析和管理方法。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简称FMFA模式,是一种前瞻性的、有效的分析方法,强调的是“事前预防(Before—the event)”,而非“事后纠正(After—the fact)",是从第一道防线就将缺陷消灭在摇篮之中的有效工具。近几年,该项技术逐渐被推广应用到医疗风险管理、医疗护理和院感防护等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在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工作中未曾运用。本项目的在于根据医疗机构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的发展过程及特点,尝试在医疗机构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应用FMEA模式,并讨论其可行性及效果,依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特点和要求,建立一套适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疫情管理和报告体系的FMEA模式,按风险研究结果提出改进的对策,提高医疗机构疫情管理和报告质量。研究方法本研究使用FMEA模型确定上城区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流程和关键环节,并根据各项关键环节的风险数比值大小来确定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评估表权重,制定调查表。开展上城区18家各级各类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工作现状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18家不同等级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防控风险的评价。研究结果1、FMEA模式运用于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中,由16位来自各级疾控中心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疫情报告工作的人员成立专家团队,建立FMEA分析表,得出17个流程环节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有较大影响,其中RPN数值最高为182.00,最低为27.00,RPN值排序前五位的依次为医疗机构领导小组重视程度、临床医师及疫情报告人员职业素质和报告意识、考核指标、医院报告系统信息化建设和辅助科室异常结果反馈机制。2、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发现18家医疗机构得分情况看:平均得分率较低的前5位为:医院传染病实验室诊断能力建设为38.33%,医疗机构领导小组重视程度为42.29%、医院报告系统信息化建设为49.00%,外送检验项目为55.80%和自查机制为58.80%。3、将18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风险得分按大小顺序排列,以第25百分位数、第50百分位数和第75百分位数为界值,将划分为高、较高、中和低四类:高风险4家,较高风险和中风险各5家,低风险4家,利用非参数检验对不同等级医院之间的防控风险进行评价。经检验Kruskal-Wallis H统计量的近似显著概率为0.001,按α=0.05的水准拒绝原假设,可认为不同等级医院风险等级不同。结论本研究首次尝试把FMEA模式运用于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中。通过对18家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现状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FMEA模式运用于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风险研究是有效的,值得在医疗风险研究中推广应用。2、根据FMEA分析表,得出17个环节关键点,按照RPN风险数的大小排序,可以作为判定影响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工作的最重要环节的依据,即高风险判定,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方案,优先控制。3、从各级各类医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风险等级看省市级医院的风险等级均要低于民营医院和区级医院,民营医院风险等级最高,这就提示今后在工作中我们应该要更关注民营医院和区级医院。4、目前的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工作是在政府框架下被动监测进行的,一个监测方案可以贯彻几年,但是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风险随着任何一个流程环节的变化而随时变化,而FMEA是个动态的主动风险管理方法,它可以根据各报告环节改变随时调整,弥补了现下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工作的不足。5、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风险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相关、多因素作用的过程,当一个新的传染病产生或某个重点传染病高发往往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干预,病人自身对于信息的保密和对于FMEA研究经验的不足等因素,都使我们在现实工作中难以直接对改善风险对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风险进行量化,这给FMEA的应用带来了局限性,同时FMEA的实施是一个反复评估、改进和更新的过程,我们需要在研究中不断改进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