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活动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经营活动,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方向的发展和未来现金流量增长的速度,影响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而企业能否对投资项目做出合理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握着企业经营权的管理者。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追求有所冲突,直接影响了企业经营活动和投资行为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股权激励作为缓解委托代理冲突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在对管理者进行激励约束的同时势必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能否有效地改善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以及股权激励方案中不同激励方式和激励有效期对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在介绍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引出本文的选题意义,然后根据本文的研究主题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内容框架以及创新点进行阐述。第二部分,理论分析与现状分析。首先界定股权激励与非效率投资的相关概念;其次梳理本文的理论基础;最后统计分析我国股权激励实施现状。第三部分,研究设计。首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股权激励的实施现状提出本文研究的六个假设;其次说明实证研究的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最后设计对应的研究模型。第四部分,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分别对相关模型的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以及回归分析,验证所提假设的正确性,并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第五部分,研究结论及建议。总结实证检验结果,并根据实证检验结果和股权激励实施现状提出相关建议,然后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对两种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即股权激励能够有效地缓解上市公司的投资不足行为,而不能有效地抑制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股权激励方式中股票期权比限制性股票更能缓解上市公司的投资不足行为,但股票期权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抑制作用没有显著优于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有效期中"激励型"股权激励比"福利型"股权激励更能缓解上市公司的投资不足行为,且"激励型"比"福利型"更能抑制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研究的针对性强。突破以往将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结合在一起进行整体研究的惯例,分别研究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的影响;二是,研究内容全面。一方面对2006年股权激励制度颁布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现状从不同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将统计分析结果应用到后续的假设推理和对策建议上;另一方面在研究股权激励对两种非效率投资行为影响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不同的股权激励方式和激励有效期对两种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