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基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的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fly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多种优异的性能(高安全性、较高的能量密度以及更宽的工作温度)成为未来最有前景的二次储能设备。聚乙二醇(PEO),因其具有较强的溶锂能力而被作为聚合物电解质的基体材料。研究者们也对其普遍地展开了研究。PEO是一种半结晶态的物质,高分子量的PEO容易结晶,阻碍锂离子在无定型相的迁移;而低分子量的PEO又没有强度。为此,必须对PEO加以改性,如通过共混、共聚、掺杂等方法抑制PEO的结晶行为,在提高锂离子电导率的同时也能够保证一定的机械强度。本论文采用共聚和交联的方法,制备了高PEG含量且不结晶的PEG基共聚物。将4’4’’4’’’-三苯甲烷三异氰酸酯(TTI)、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聚乙二醇(PEG)作为原料,通过简单的“一锅法”缩聚制备了具有一定自交联性能的梳状聚合物。其中TTI不仅作为桥连剂与PEG和MPEG反应形成PEG主链和侧链,也作为交联剂通过热处理与共聚物链的端羟基反应形成交联结构聚合物,为聚合物提供一定的机械强度。通过红外及核磁手段证实了该聚合物的合成,DSC和TG的结果表明在共聚之后聚合物是非晶状态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加入锂盐LiTFSI形成聚合物电解质(SPE)。SPE1000(EO:Li=20:1)在60℃下,电化学窗口达到4.71V,离子电导率为10-4 S·cm-1;室温下,电导率达到2.2×10-5 S·cm-1,离子迁移数为0.61。本论文制备的PEG基梳状共聚物电解质展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一定的机械强度、较宽的电化学窗口、高的离子电导率和高离子迁移数,为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选择。将合成的聚合物电解质、锂片和商用正极片组装全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测试其充放电性能。在60℃下,以1C倍率放电,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25 mAh·g-1,循环300圈之后的容量衰减率为42%,库伦转化效率在95%以上,电池在循环后的截面SEM图显示在正极内部有裂化的现象。此外,我们研究了随温度的变化以及随正极厚度的增加,电池比容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电池比容量降低,温度回升,比容量也有所升高;正极厚度越厚,比容量的减少量越大。包覆活性颗粒是提高比容量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我们利用合成的不交联的聚合物电解质去包覆磷酸铁锂活性颗粒来制备复合正极,用相同材料的交联聚合物电解质作为隔膜,组装全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测试其充放电性能。首先我们研究了聚合物电解质在复合正极中最适合的包覆量为15份和SPE1000的最适合的锂盐含量为25wt%LiTFSI(EO:Li=20:1)。在此基础上电池所体现出的循环性能是:在60℃下,以1C倍率放电,放电比容量为138 mAh·g-1,3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1%,库伦转化效率达到98%以上。大电流充放电性能显示,当电流增至11C时,电池的仍保持有50 mAh·g-1的容量。电池在循环300圈后的截面SEM图显示在界面处以及复合正极的内部均没有裂化的现象,在正极厚度增至一倍时(100μm增至200μm),比容量减少了27.5%,远远小于没有包覆的正极。这主要是因为在复合正极的内部形成了锂离子和电子传输的双通道,且聚合物包覆在活性颗粒的表面作为一层缓冲层缓解活性颗粒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更多的LiFePO4纳米颗粒能够有效地与聚合物电解质接触,活性颗粒的利用率增加,能够获得更高的比容量。总之,复合正极增加厚度之后所体现的低容量衰减和稳定的循环性能有望在动力电池方向得以应用。
其他文献
顺控操作是智能变电站最重要的高级应用功能之一,利用顺控系统进行各种倒闸操作是未来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趋势,但是现阶段智能变电站现场由于母联断路器操作电源无法进行遥控操
设计了一套基于单片机的迈克尔逊干涉仪条纹的采集和波长自动测量装置。该装置通过光敏传感模块、旋转编码器和单片机处理显示模块实现,滤除了电路噪声,同时可以适应不同的背景
在分析粮食科技物流中心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SHT71的分层结构的温湿度监控系统,介绍了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该系统以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SHT71和STC单片机构成智能化的监控节点,结合触摸屏、GPRS模块构成仓房分布式监控系统实现温湿度的远程多点监控。对智能传感器节点电路及软件进行了设计,给出了详细的框图、程序流程图和组态画面。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规模在快速扩大,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城市废弃物的产生量和堆积量也在持续上涨。废弃物大量产生与堆积不仅
1946年11月,湖北省立农学院发行的《农业学报》创刊号,收录九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弊端——知行分离;阐明近代中国农业教育的目标——知
针对LDA主题模型用于产品特征抽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句法分析和主题模型相结合的SA-LDA方法。首先基于句法分析对产品所在类别下的所有产品评论进行分析抽取显式特征,并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