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选取近10年各医家在中国知网(CNKI)公开发表的BA的辨证论治首诊医案,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挖掘医案中潜在的病、证、方、药关系,探讨BA患者疾病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BA的中医辨治提供思路,指导遣方用药。方法:以“哮”、“哮病”、“哮喘”、“喘证”、“支气管哮喘”等为模糊检索词,学科选取“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选取2012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知网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查看正文后,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符合的文献。总共纳入了556篇文献,选取了682个医案。文献选取后,运用Microsoft Excel 2020建立数据库。数据库包含的信息有文献名称、检索词、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诱因、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证型、方剂、药物等。运用Excel表中的函数对性别、年龄、病程、诱因等进行频数分析;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中西医病名、证型、方剂、药物(四气、五味、归经)进行频数统计,并对其中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1.BA女性患者人数略多于男性患者;中、青、童年龄段人数较多,老年较少;病程3年以内居多,20年以上相对较少;2.BA诱因有30多种,其中寒冷为最主要诱因,其次是活动或劳累、刺激性气味、烟雾粉尘、情绪刺激等;3.中医病名“哮病”最多,“汗证”最少等;西医病名,BA发作期最多,CTVA最少;4.证型(1)BA发作期前3位,冷哮、热哮、痰哮证等;(2)BA缓解期前3位,肺脾两虚、肺肾两虚、痰浊阻肺证等;(3)CVA前3位,风邪犯肺、风热犯肺、风寒袭肺证等;(4)CTVA前3位,肝郁气滞、痰浊痹阻、胸阳痹阻证等;5.方剂(1)BA发作期前3位,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麻杏石甘汤等;(2)BA缓解期前3位,六君子汤、玉屏风散、六味地黄丸等;(3)CVA前3位,小青龙汤、止嗽散、小柴胡汤等;(4)CTVA前3位,瓜蒌薤白半夏汤、柴胡疏肝散、《千金》苇茎汤等;6.高频药物(1)BA发作期前10位麻黄、杏仁、半夏、甘草、紫苏子、细辛、黄芩、五味子、地龙、射干等;(2)BA缓解期前10位白术、茯苓、黄芪、五味子、半夏、甘草、陈皮、杏仁、麻黄、防风等;(3)CVA前10位麻黄、杏仁、甘草、蝉蜕、紫菀、半夏、桔梗、黄芩、五味子、百部等;(4)CTVA前10位半夏、枳壳、瓜蒌、杏仁、柴胡、茯苓、甘草、白芍、陈皮、紫菀等;7.(1)四气,BA发作期、CVA、CTVA都偏向于温、寒、平;BA缓解期偏向于温、平、寒;(2)五味,BA发作期偏向于辛、苦、甘,BA缓解期偏向于甘、辛、苦,CVA、CTVA偏向于苦、辛、甘;(3)归经,12条经脉均有涉及,但肺、脾、胃经居多;8.关联药物组合(1)BA发作期前5位,麻黄-杏仁、半夏-麻黄、甘草-麻黄、麻黄-细辛、甘草-杏仁等;(2)BA缓解期前5位,白术-茯苓、黄芪-白术、白术-甘草、黄芪-五味子、半夏-白术等;(3)CVA前5位,麻黄-杏仁、甘草-杏仁、甘草-麻黄、蝉蜕-杏仁、麻黄-蝉蜕等;(4)CTVA前5位,半夏-杏仁、瓜蒌-杏仁、半夏-瓜蒌、半夏-枳壳、茯苓-瓜蒌等;9.聚类分析(1)BA发作期得到葶苈子-茯苓-白术-党参等16个新方;(2)BA缓解期得到木香-益智仁-肉苁蓉-磁石等13个新方;(3)CVA得到葶苈子-青黛-海浮石-仙鹤草等18个新方;(4)CTVA得到薤白-射干-款冬花-香附等2个新方。结论:1.性别、年龄(1)BA的患病倾向上无明显性别差异;(2)BA患病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但以中、青、童年人群为主;2.病程、诱因(1)BA的病程长短不一,但在3年以内居多;(2)BA的诱因有很多种,但以寒冷为最主要诱因;3.证型、方剂(1)BA发作期,以冷哮、热哮、痰哮证居多;运用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居多;(2)BA缓解期,以肺脾两虚、肺肾两虚、痰浊阻肺证居多;运用六君子汤、玉屏风散居多;(3)CVA,以风邪犯肺、风热犯肺、风寒袭肺证居多,运用小青龙汤、止嗽散居多;(4)CTVA,以肝郁气滞,痰浊痹阻、胸阳痹阻证居多,运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柴胡疏肝散居多;4.药物功效(1)BA发作期偏向于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止咳平喘等;(2)BA缓解期偏向于补益肺脾、纳气平喘、化痰止咳等;(3)CVA偏向于祛风解表、止咳化痰、清热宣肺等;(4)CTVA偏向于疏肝解郁、宽胸散结、理气化痰等;5.药物四气、五味、归经(1)BA四气以温、寒、平为主;(2)BA五味以苦、辛、甘为主;(3)BA归经以肺、脾、胃经为主;6.药物关联、聚类(1)关联规则分析所得到的高频药物组合,可以作为临床的备选药物配伍;(2)聚类分析所得到的新方,可以作为临床的备选处方。虽然两者都可以作为临床的备选,但是在临床上,还应当以临床辨证为基础,切不可生搬硬套,备选的药物配伍、新方仅起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