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影响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分析目的:由于CVT的症状、体征多变,在疾病的早期快速识别成为挑战。影响CVT诊断的因素多样,包括年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血D-D水平和影像学表现等,由于各个研究纳入病例严重程度不同以及诊治水平的不同,导致研究结果各不相同。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影响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自2008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符合条件的104例CVT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临床人口基线资料,现病史,既往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方法,出院前一天及随访时的mRS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根据发病到确诊时间分为早期诊断组(≤7天)和延迟诊断组(>7天)。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疾病确诊的危险因素。结果:早期诊断组53例(51.0%),其中女性30例(56.6%),男性23例(43.4%);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为34.13±13.78岁;延迟诊断组51例(49.0%),其中女性21例(41.2%),男性30例(58.8%);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为42.57±15.07岁。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P=0.043)、孕产期发病(P=0.029)、血D-D(P=0.003)、脑实质损伤(P=0.000)、治疗后复查静脉再通(P=0.03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4.197,95%CI=1.378~12.785;P=0.012)、血D-D(OR=0.896,95%CI=0.809~0.992;P=0.034)、脑实质损伤(OR=0.167,95%CI=0.052~0.540;P=0.003)是影响CVT早期诊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血D-D水平、脑实质损伤是影响CVT早期诊断的重要因素。早期诊断可提高静脉再通率。第二部分侧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分析目的:侧窦血栓形成(Lateral Sinus Thrombosis,LST)占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的10%,因受对侧侧窦开放的代偿其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成为误诊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将LST与其他部位血栓形成CVT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式进行比较,探讨LST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08年9月至2016年8月于长海医院住院治疗确诊为CVT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根据头颅MRV或CTV或DSA,将病例分为LST和其他部位血栓形成对比组,比较分析LST的临床特征。结果:104例CVT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女性51例(49.0%),男性53例(51.0%);年龄18-75岁,平均38.20±14.44岁。影像学结果显示上矢状窦受累51例(49.0%),侧窦受累91例(87.5%),其中SSST7例(6.7%),LST33例(31.7%)。LST与其他部位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比较分析:LST33(31.7%)例,年龄18-75岁,平均41.85±16.00岁;其他部位血栓形成71例(68.3%),年龄18-68岁,平均36.56±13.34岁。两组间年龄、性别及危险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临床症状方面,66.7%的LST患者仅表现为头痛,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血栓形成的CVT患者(66.7%vs23.9%,P=0.001),但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及癫痫相对少见(P1=0.003、P2=0.000),其中出现偏瘫的患者比例同样低于其他部位血栓形成的CVT患者(3.0%vs22.5%,P=0.011);LST的颅内压增高比例及脑脊液压力平均值均低于其他部位血栓形成的CVT患者(P1=0.000、P2=0.000),而血D-D值及脑实质损伤两组间未见差异(P>0.05);LST患者发病7天内确诊比例低于其他部位血栓形成(36.4%vs57.8%,P=0.042);在治疗的选择及近期神经功能预后两组间未见差异(P>0.05)。LST与双侧侧窦受累的患者相比,LST颅内压增高的比例、脑脊液压力平均值较低(P1=0.013、P2=0.001),影像学检查脑实质损伤比例低(P=0.033)。结论:LST中有2/3的患者仅表现为头痛,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及癫痫相对少见。未受累静脉窦的开放代偿使得LST患者的颅内压升高程度相对较低。LST不易早期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