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国的新宗教出现于东西方文明交流最为频繁、冲突最为激烈的近代转折点上。作为新宗教的共同教理之一,开辟思想体现了新宗教人在社会转型期探索理想世界实现的精神。本文以韩国近代史上不同阶段的三个代表性新宗教——东学、甑山教和圆佛教为中心,总结开辟思想的传承过程,对三大新宗教的开辟思想进行比较,并揭示开辟思想的演变规律及成因。 本文的论述以以下方式展开: 第一章从思想史的角度对近代韩国新宗教开辟思想的发端与传承进行梳理。近代新宗教的“后天开辟”概念与传统意义上的“开辟”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其形成同时受到动荡的社会局势和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思想状况的影响。开辟思想首先在19世纪中叶由东学的崔济愚提出,经过两代东学教主的阐发,又通过《正易》思想确立了其理论依据,终于在上世纪初由甑山教的姜一淳发展为比较成熟的后天开辟理论体系。此后随着韩国近代化的推进,开辟思想为适应新的时代背景又进一步发生演变,其代表形态就是在日本殖民统治期登上韩国历史舞台的圆佛教的精神开辟思想。 第二章从开辟的理论依据、现实认识、实践手段、终极理想四个方面对三大新宗教的开辟思想进行比较。新宗教的开辟以《正易》思想为其理论依据,基于对病态社会现状的认识,提出了构建后天理想世界的目标,他们批判性地从儒、佛、巫等传统信仰中汲取养分,各自发展出了以侍天主、解冤相生和精神开辟为核心的实践方法。 第三章透过近代开辟思想的演变历程剖析其演变规律及成因。近代的开辟思想经历了“东学——甑山教——圆佛教”三个不同时期,呈现出亲近民众的宗教化和关注现实的世俗化两大发展趋向,然而精神开辟的单极化发展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对近代物质文明的批判意识的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