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业通过其调盈济缺的功能,可以有效地配置社会闲散资金,支持现代经济的发展。同样,农村金融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农村经济的分散、低效等特点使农村金融面临风险高、收益低等困境。农村金融领域存在着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合理运用财税政策对农村金融加以调控。本文以农村金融领域税收优惠政策为研究对象,采用价值分析、文本分析与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农村金融领域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和实施效果出发,寻求现行税收政策支持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制度完善的建议。文章从农村金融税收优惠的基本理论、政策现状、法理分析、实施效果与存在问题,以及制度完善五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部分,通过阐述农村金融税收优惠制度的基本概念,界定文章的研究对象。农村金融概念的厘清是确定本文研究对象的基础。农村金融的本质是一种信用交易,在功能上具有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内涵。本文所称农村金融税收优惠制度,就是金融支持“三农”领域中的税收优惠政策,它主要通过对金融业涉农业务和特定农村金融机构的免税、减税、税额抵扣及先征后返等方式进行,包含降低涉农金融机构税负、提升农村金融机构市场竞争力、繁荣农村金融市场、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等制度目标。第二部分,文章对现行农村金融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梳理,分析涉农金融机构的税收环境。以按涉农业务和特定金融机构为区分标准,分析政策的变化内容和政策出台背景。按涉农业务享受的税收优惠主要有:涉农贷款按风险分类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款的所得额时予以扣除;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减免;以及种植业、养殖业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所得额的减计计征等。同时,文章对各时期不同涉农金融机构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也进行了相应归纳。第三部分,以税法基本原则对农村金融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法理分析。从税收法定、比例原则和量能课税三个角度,对其进行合法性、正当性以及公平性分析。得出结论:由于上位法的缺失、优惠政策的立法层级较低以及部分内容不明确等原因,部分优惠政策不符合税收法定原则;相比财政直接扶持措施而言,税收优惠政策对市场机制的影响更小、更符合税收中性原则,在支持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是更合乎比例原则的选择,符合正当性要求;部分优惠政策的优惠对象不合理,使得进行同种涉农业务的金融机构却承担着不同的税收负担,税负的不平等、税收的差别待遇不符合税收公平原则。第四部分,主要分析农村金融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从涉农贷款业务增量、涉农金融机构的盈利状况和对国家税收收入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分析农村金融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得出结论:有关农村金融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后,涉农贷款业务显著增长,税收优惠政策对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涉农金融业务的激励作用明显;主要涉农金融机构盈利水平不断上升,税收优惠政策降低涉农金融机构税收负担的效果明显,但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整体财税收入规模影响不大,符合适度原则。另外,通过文中的现状梳理、法理分析和实效分析,发现农村金融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着缺乏长效机制、不能体现农村金融多样化要求和与我国农村金融税制结构不符等问题。第五部分,针对农村金融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度完善的建议。首先,通过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和建立税式支出制度,实现税收优惠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长效机制。其次,协调农村金融税收优惠的“普惠性”与“特惠性”,以适应农村金融体系的多元化要求。最后,结合“普惠金融”、金融业“营改增”等理论热点,从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三个税种出发,建立符合农村金融税制结构的税收优惠制度。当然,税收优惠制度只是政府调控农村金融市场的手段之一,需要与其他财政扶持手段相互配合,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农村金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