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与此同时,市场需求对农业增长的制约作用凸显,农产品质量也成为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因此,蔬菜供需平衡的经济学分析与政策取向的研究对于我国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论文试图对我国蔬菜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借助产业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理论,立足于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在实证分析中注重统计分析与计量分析方法的应用,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相结合,图形分析、以及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方法的运用,并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供给、需求及蔬菜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等进行定量描述;同时,通过实地调研对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加入WTO对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挑战,以及我国蔬菜出口所面临的技术壁垒等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结合上述分析提出新时期我国蔬菜产业发展与竞争力提升的若干对策建议和政策取向。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在以下几方面做出新的探索:(1)运用产业积聚理论对中国蔬菜生产“空间转移”的规律与动因进行探讨。本研究在深入探讨我国蔬菜生产的区域布局演变历程及地区蔬菜生产集中度的基础上,运用产业积聚理论,以山东为例,探讨我国蔬菜产业积聚的动因。目前国内外对产业积聚的研究集中在制造业,对农业积聚的研究几乎没有涉足,本文以蔬菜产业积聚为例进行的理论分析以期在该领域有所突破。(2)借助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价格因素对蔬菜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期价格是决定本期蔬菜产量的重要因素,蔬菜作为生活必需品,缺乏价格弹性,存在着“时滞”的价格在引导生产时,很容易远离市场均衡,呈现“发散的蛛网”。(3)利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逆向选择”理论对蔬菜市场中的“柠檬”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政策建议。(4)利用多种计量经济方法对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量和消费总量进行预测和分析。本论文立足于中国蔬菜市场供过于求的现状,综合考虑影响蔬菜消费的各种因素,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别对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量和蔬菜消费总量进行预测,并对不同预测模型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力求为我国蔬菜产业实现供求大体平衡提供科学依据。有关蔬菜产业积聚的理论分析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