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成都平原稻麦轮作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常规施肥(CF)、秸秆还田(S)、菌渣还田50%(T1)、菌渣还田100%(T2)、菌渣还田150%(T3)、菌渣还田200%(T4)和菌渣还田250%(T5)7个处理;分别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和小麦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采集0-10、10-20和20-40cm土层土样,对土壤样品的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蔗糖酶、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根据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发展需要,对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五种土壤酶活性随着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动态变化趋势和每个生育期条件下土壤剖而酶活性的分布特征以及土壤养分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与常规施肥相比,在0-10cm土层中,菌渣还田处理和秸秆还田处理条件下,脱氢酶在水稻整个生育期,过氧化氢酶在水稻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中性磷酸酶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和成熟期的酶活性都得到显著的提高。菌渣还田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时的蔗糖酶活性;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时菌渣还田处理的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秸秆还田处理的蔗糖酶活性。菌渣还田处理和秸秆还田处理都能显著提高小麦除拔节期外各生育期是的土壤脲酶、小麦苗期和分蘖期时的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菌渣还田处理能显著提高小麦苗期和分蘖期时的土壤脱氢酶、小麦拔节期时的蔗糖酶活性;在小麦分蘖期和拔节期时芮渣还田处理下的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秸秆还田处理下的蔗糖酶活性。总体上,菌渣或者秸秆的施用能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2)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酶活性随作物生育期变化规律明显。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在水稻和小麦生长过程中总体都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最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且在成熟期时酶活性最高;脱氢酶、脲酶、中性磷酸酶在水稻和小麦季中变化趋势不同,随着水稻的生长,不同处理的脱氢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都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脲酶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小麦季中均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3)在不同施肥处理下,木研究中五种土壤酶活性均随剖面加深而减弱,除CF、T1、T2处理条件下小麦抽穗期的脲酶外,其余生育期各处理0-10cm土层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土层;10-20和20-40cm土层酶活性也有差异,但不显著,说明剖面0-10和10-20cm酶活性的递减率比剖面10-20和20-40cm的递减率高。(4)通过对土壤酶与有机质和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得出:有机质与土壤脱氢酶(r=0.820*),全氮与土壤脱氢酶(r=0.758*)、中性磷酸酶(r=0.934**),全磷与蔗糖酶(r=0.785*),全钾与脲酶(r=0.845*)、中性磷酸酶(r=0.778*)都有显著相关关系。在速效养分中,碱解氮和速效钾与土壤酶相关性比速效磷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