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替代资源的合成生物学探索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yy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生物学是基于系统生物学的遗传工程,其主要内容之一是通过人为地设计和操纵生物体的生物代谢途径,从而合成预先设计的高附加值天然化合物[1,2],这一研究方向也称为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3]。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常用微生物作为底盘细胞,包括大肠杆菌、酿酒酵母、谷氨酸棒状杆菌和假单胞菌,它们的可适性强,能够适应各种工程菌代谢途径优化的改造工具和手段。此外,微生物具有繁殖速度快和蛋白质多产等特点,因此将微生物变成细胞工厂,通过优化发酵工艺和放大发酵体积以实现天然产物的大规模生产是药用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防范之一[4–6]。本论文运用合成生物学的方法,探索中药活性成分的替代资源,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熊胆粉替代资源的规模化发酵工艺优化,二是丹酚酸在酿酒酵母中的生物合成途径优化。一、熊胆粉替代资源的规模化发酵工艺优化目的:以发酵罐作为反应器,简化并放大发酵规模,提高底物添加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完善制备工艺,并对发酵产物进行制备、成分分析和质量监控,提高研究的实用价值。方法:1.根据不同条件下重组大肠杆菌BL-α1β2菌株的生长曲线,优化种子预培养条件;2.利用响应面8.0.6.1软件的Box-Behnken设计(BBD)法,以光密度(OD600)和转化率为双重指标,在M9培养基无机盐成分的基础上优化培养基的碳源和氮源;3.通过摇瓶发酵培养,确定诱导剂的最适添加浓度,进一步将诱导剂添加时间点和诱导时长进行正交组合实验优化诱导过程;4.优化发酵时长、发酵温度、静置时长和静置温度等多个发酵工艺参数,确定最终的发酵工艺;5.建立用D101大孔树脂纯化发酵液的方法;6.采用优化的生产工艺,分别制备以粗制鸡胆粉和精制鸡胆粉为底物获得的发酵产物,并进行胆汁酸、氨基酸的成分分析,水份和内毒素的含量测定。结果:1.一级种子用LB培养基培养12小时,二级种子用2-YT培养基培养5小时,37℃,225 rpm,实验中所有接种量均为5%;2.以甘油和酵母提取物为碳、氮源更有利于工程菌生长和产物TUDCA的形成,最佳浓度分别为28.43 m L/L和20 g/L。在补料配方和补料流加方式优化实验中发现,工程菌在生长后期也即平台期的OD600值基本不受补料配方和流加方式的影响,但磷酸盐对TCDCA的转化率有显著促进作用。结合摇瓶培养时PBS-M9培养基有利于TCDCA向TUDCA转化的结果,确定了优化培养基为6.78 g/L Na2HPO4,3 g/L KH2PO4,0.5 g/L Na Cl,1g/L NH4Cl,2 m M Mg SO4,0.1 m M Ca Cl2,28.43 m L/L甘油、20 g/L酵母提取物及3 g/L(NH42HPO4,称之为M9-GY培养基,用于后续的工艺优化过程;3.诱导剂的最适添加浓度为0.3 m M,在对数前期加入诱导剂转化率最佳,添加的时间越晚转化效率越低,对数后期加入诱导剂TCDCA几乎无转化,对数前期添加诱导剂诱导3 h为最佳诱导组合条件;4.最终发酵工艺以富含TCDCA的粗制或精制鸡胆粉为底物,3 L的发酵体积,将部分TCDCA生物转化为TUDCA,并最终达到TUDCA与TCDCA的比例约为1.2±0.2。诱导后的发酵过程为:加入底物鸡胆粉(30 g精制鸡胆粉或35 g粗制鸡胆粉),同时将发酵温度设为25℃,p H值为6.5。采用优化的培养基及发酵方案,当底物为粗制鸡胆粉时,发酵3.5 h后停罐并停止通气,于16℃静置12 h;当底物为精制鸡胆粉时,发酵5 h后停罐并停止通气,于25℃静置12 h;5.用D101大孔树脂纯化发酵液,先用水冲至洗脱液无色,再用95%乙醇洗脱至洗脱液无色,收集95%乙醇洗脱液50℃进行减压蒸发至粘稠状,将粘稠液过0.45μm的有机滤膜,滤液放入50℃真空干燥箱干燥至恒重,所得发酵产物取出捣碎即人工熊胆粉制品。以粗制鸡胆粉为底物制备的人工熊胆粉,回收率可达92.84±4.21%,以精制鸡胆粉为底物制备人工熊胆粉,回收率为91.83±2.56%;6.本工艺所制得的所有样品含水量均小于6%,内毒素含量低于0.015 EU/m L。结论:本研究实现以廉价易得的富含TCDCA鸡胆粉为底物,通过含有7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7α-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7α-HSDH)和7β-羟类固醇脱氢酶(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7β-HSDH)的大肠杆菌工程菌BL-pα1β2地生物催化,制备出符合天然熊胆粉中TUDCA与牛磺鹅去氧胆酸(tauroursodesoxycholic acid,TCDCA)比例在0.82~1.76(平均1.1±0.3)之间的人工熊胆粉制品,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大规模发酵工艺,具有环境友好、经济、生物转化可控等特点。二、丹酚酸在酿酒酵母中的生物合成途径优化目的:设计一条完整的生物合成途径并将其构建至酿酒酵母中,通过对途径中所有基因进行活性筛选,简单的工艺优化后放大至发酵罐发酵,从而建立不需要额外添加底物、从头合成迷迭香酸的生物合成工艺。方法:1.针对所构建的RA生物合成途径所产生的具有对照化合物的中间产物及终产物建立LC-MS MRM模式的检测方法。2.将实验室前期构建好的含有八个基因的三个质粒分别共转至W303a和BY4742两种菌株之中,比较何种宿主更利于外源八个基因的表达。3.优化发酵工艺参数包括p H、温度和培养基。p H值通过不同比例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调节,从4.5至7.0每隔0.5设置一个实验点;温度从10℃至30℃每隔5℃设置一个实验点。采用正交法对培养基中碳源与氮源进行优化,所有实验均用LC-MS的方法监测发酵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与目标产物。4.将彩叶草和丹参来源的TAT和HPPR共4个基因以正交组合的方式两两组合,构建至酵母菌中得到四株新菌株,以酪氨酸为底物进行发酵,通过比较发酵液中p HPL的含量进行活性筛选。5.将酵母工程菌株YW-S3C3FG上发酵罐发酵,并测定最终发酵产物的含量。结果:1.建立完善的LC-MS MRM模式的检测方法。2.宿主菌株选择的结果显示外源基因在W303a中活性更佳。3.根据中间产物含量的测定最终确定30℃为最佳的发酵温度,通过酵母菌密度判断p H5.5最适于工程酵母生长,最终选取葡萄糖和蛋白胨为碳源与氮源。4.基因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彩叶草来源的HPPR活性更佳,将前期构建中用到的Sm HPPR基因进行替换,得到带有均经过活性筛选的八个外源基因的酵母菌株YW-S3C3FG。5.LC-MS检测结果为上罐发酵迷迭香酸含量为0.64 ng/m L,并检测到丹酚酸B。结论:本研究完善了整个合成途径基因活性筛选,建立了精密稳定的多反应检测扫描的质谱检测方法,通过发酵工艺条件优化简化了发酵工艺并放大了发酵体积,不仅为迷迭香酸的来源提供了新的途径,打开了丹酚酸B生物合成的大门,还为如何利用底盘细胞内源酶与外源生物合成途径互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工业控制系统(ICS)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CII)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生产企业信息化和工业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工业控制系统独立运行和网络隔离的机制已被打破,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事件频发,引起业界学界对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实时、可靠、安全的网络通信是工业控制系统实现远程生产调度和现场分布式控制功能的基础条件,工控协议在网络通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有效的测试方
航空制造业是制造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是国家制造实力和国防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薄壁件的加工需求越来越高。航空薄壁件在制造中
近年来,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获得快速发展,由于其具有识别准确性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识别信息全面、识别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交通领域,形成了汽车电子标识。在机动车上安装汽车电子标识标签,在采集点的道路上方安装汽车电子标识识读设备,来实现对车辆数据的采集。在一个城市需安装的汽车电子标识识读设备数量可达数百台甚至上千台,直接由上层应用管理这些设备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纤通信系统及网络成为承载信息传输的最主要的设施,如何保障光纤通信的安全变得尤为重要。经典加密技术作为目前广泛使用的光纤通信安全防护手
腐植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泥炭和低阶风化煤中,在农业、工业、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原始的风化煤腐植酸分子量较大,直接提取导致其活性组分含量少,活性较低。煤质腐植酸的传统活化方法通常是采用在溶液中使用KMnO4、HNO3、H2O2等氧化剂对样品进行预处理,该过程需要加热、反应时间长、对设备的要求高,并且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此外,活化过程可能释放一些有毒有害的副产品,造成环境污染。以上这些缺点
半导体衬底材料广泛应用于能源、信息、交通、国防等领域,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一,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半导体衬底材料的超光滑抛光技术,但用传统的光学元件加工技术已不能满足技术需求,磁流变抛光技术是一种能够实现超光滑和无亚表面损伤的抛光方法,并且抛光过程中能够减少抛光磨头压力对半导体衬底材料带来的变形。本文主要采用实验室自行研制的环带式磁流变抛光机,研究半导体衬底材料的修抛控制系统,完成的工
无刷直流电机(Brushless DC Motor,BLDCM)因具有功率密度高,易于控制,调速性能好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其自身也存在转矩脉动突出的缺陷,这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控制性能,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于校园的后勤管理,纷纷采用了新式的公共管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引入市场机制,社会参与。而我国高校在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观念,是将高校的后勤系统当成福利型或供给型的部门。在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这样的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高校教育发展,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就是要“突破陈旧观念的束缚,使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于是,我国的高校在20世纪末
本文基于条件逻辑模型和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的经验分析提出衡量地区间吸引高技术制造业企业优势的指标和权重,并构建新生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区位决策机制,为新生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寻找最优区位提供分析框架和操作方法,同时为地方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评估和选择具有地区优势、发展潜力的产业以及寻找与自身技术优势、创新优势差距较小的瞄准目标提供参考。本文以高技术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1)提出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特征和异质
随着计算机和智能设备的不断普及,互联网已经深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网络攻击态势检测可以全面掌握网络当前状态,保障网络安全。目前主要的检测模型大多针对网络自身状态进行评估,而未引入文本描述的事件发展维度考虑,使检测准确率难以满足实际的安全需求。本文在研究已有态势检测方案和态势检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指标体系和态势检测模型,提出了一套基于知识图谱的攻击态势检测方案。具体开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