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文化遗存当中最精彩、最生动的组成部分,它植根于民间,发展于乡土和市井,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具有极强的地域特性,它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保护好和利用好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既有利于民族个性文化固守,促进百花齐放文化的发展,使古老的传统文化不至于失传,又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软实力和建设文化强国。山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的大省,传统体育更是难得的瑰宝,保护好山西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常常说中国是文明古国,古老在什么时段,文明在什么程度,如何来体现,那些有标志性、有记载性的非遗项目是最好的印证。山西有着“中国古代博物馆的美称,是华夏璀璨文明的‘摇篮’”,具有丰富的非遗项目。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结构的裂变,我国的文化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本文站在非遗保护的视角,审视山西传统体育保护发展现状,发现: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授的传统体育正在不断没落和濒临消亡;有的商家以非遗的名义,肆意进行商业开发,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核心价值被异化,深入研究,客观分析找到原因,精准施救势在必行。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非遗传统体育保护发展现状进行调研。采用项目级别、地域聚类、项目类别三维度的角度,从山西省48项非遗传统体育项目中筛选出11项作为本文的考察对象,力求从全貌上反映出山西非遗传统体育项目保护发展现状,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国家级项目好于省级项目;(2)不同地域保护存在差异;(3)不同类别保护不均衡;(4)“保存方面”均差;(5)传承乏力;(6)推广与传播用功不到位;(7)政府的作为须加强。传统体育的保护性发展,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更要尽量保留其应有的本真性,在力求适应新时代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提高自我造血能力。根据结论深入分析造成不足的原因,就山西的保护之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实行“一核一圈二群体”的策略和“二广”“二立”策略,其中“二广”指广泛的传播、广泛的普及;“二立”指立人、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