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72h内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凋亡、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及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中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GRP78及PERK的表达,观察SAH组模型侧脑室注入神经营养因子Neuritin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GRP78及PERK表达的变化与神经元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Neuritin对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及SAH后早期脑损伤的作用,为临床SAH后EBI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选取14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Control组)、假手术组(Sham组)、实验组(SAH组)、注药组(Neuritin组),各组36只大鼠。每组分为3、6、12、24、48、72 h,6个亚组,每亚组6只SD大鼠。采用大鼠视交叉前池注血法,创建SAH模型,在SAH组基础上于每个亚组建模完成后1小时,应用立体定向技术进行侧脑室注射Neuritin,建立Neuritin组模型。HE染色进行模型鉴定,应用Garcia评分法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皮层脑组织内质网应激因子GRP78及PERK的表达,应用甲酰胺浸泡法检测大鼠脑内伊文氏蓝(EB)含量进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评价,利用TUNEL法检测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凋亡。结果:SAH组大鼠模型蛛网膜下腔可见大量积血,HE染色可见大量红细胞堆积。SAH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以48h时评分最低,各时间点与Contro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ritin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以48 h时评分最低,各时间点与SA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ritin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较SAH组有所改善。PERK蛋白表达结果显示,SAH组PERK蛋白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12h最高,各时间点与Contro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ritin组各时间点蛋白表达较SAH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P78蛋白表达结果显示,SAH组GRP78蛋白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24h最高,各时间点与Contro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ritin组GRP78蛋白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6h最高,除3h外余时间点与SA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显示,SAH组血脑屏障通透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48h最高,各时间点与Contro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ritin组血脑屏障通透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48h最高,除24h外余时间点与SA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法检测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凋亡结果显示,Control组(2.6±1%)与假手术组仅有极少数阳性细胞,SAH组皮层神经元凋亡于6小时开始增多(P<0.01),于24h达到高峰,48h开始下降(P<0.01),在72h组仍存在少量凋亡细胞。Neuritin组皮层神经元凋亡于6小时开始增多(P<0.01),于24h达到高峰,48h开始下降(P<0.01),在72h组仍存在少量凋亡细胞。Neuritin组皮层神经元凋亡各时间点较SAH组各对应时间点均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AH后早期脑损伤过程中存在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神经营养因子Neuritin可显著改变内质网应激因子GRP78及PERK蛋白表达,可以降低SAH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破坏,可以降低SAH后皮层神经细胞凋亡,对改善大鼠SAH后早期脑损伤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