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氟是一种具有潜在毒性、但在低剂量时可能具有人体必需功能的元素。过量摄入除对骨骼系统的明显损害外,对非骨相系统也有严重影响。尤其是肝脏和肾脏:肝脏是机体解毒的重要场所,肾脏是氟排泄的重要途径,因此二者是氟毒性影响的重要器官。有关氟的肝肾功能损害已有一些报道,但由于实验条件和施加因素的不同,其实验结果各有不同,有关氟致肝肾损伤的具体发生机制也并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和氧化应激有关,迄今尚无定论。本研究采用常规饲料和偏食饲料喂养,饮水投氟复制大鼠氟中毒模型,观察不同实验期限氟中毒大鼠肝肾功能和氧化应激系统的变化,探讨氧化应激与肝肾功能损伤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试图证明氟对大鼠肝脏和肾脏的功能毒性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性,而这种时间上的关系可能与抗氧化应激功能有关。同时首次在氟中毒大鼠实验中施加天然抗氧化剂大豆异黄酮(Soybeenisoflaono,SIF),观察其对氟导致的肝肾毒性作用以及氧化应激效应是否有减轻作用,为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线索。方法:饮水投氟(F-100mg/L)的方法复制大鼠氟中毒动物模型。将300只Wistar分为三批进行实验。每批动物实验分为五组,具体如下:常规饲料对照组及加氟组、偏食饲料对照组及加氟组、偏食饲料加氟加SIF组;实验一、二、三组分别饮水投氟12周、15周和35周。观察项目包括大鼠体重、氟斑牙出现时间和一般生存状态的变化;大鼠肝、肾功能变化(应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氟中毒大鼠血清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肌酐(CRE)和尿酸(UA)等活性;以及抗氧化应激系统改变(应用生化试剂盒测定肝脏匀浆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活性,及血清脂质过氧化物苯二醛(MDA)含量。结果:1、氟中毒大鼠在较短的实验期限(12周)内,除体重下降比较明显外,肝肾功能和抗氧化应激状态良好;2、氟中毒15周,加氟组大鼠体重下降明显,肾脏功能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出现明显改变,加入SIF可明显改变上述症状;3、氟中毒35周,各组大鼠体重差别不大。大鼠肝脏、肾脏功能出现均出现明显改变。氧化应激应激指标变化明显,加入SIF可明显改变上述症状;4、血清尿酸结果表明,加氟12周,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加氟15周,除偏食加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外,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明显;加氟35周,各加氟组均高于相应对照组,其中偏食加氟组明显高于其对照组。加入SIF可调节上述改变。结论:1、投氟12周和15周,加氟组大鼠体重较其相应对照组明显降低,投氟35周,各组体重无明显差异,说明大鼠对氟的毒性有一定适应性;2、氟中毒大鼠肝、肾功能的变化具有时间效应性,即摄氟初期变化不明显,达一定时间后则出现较明显改变,并随投氟时间的延长变化更明显。其中肾脏的氟毒性效应出现早,持续时间较长;3、氧化应激检测结果提示,氟中毒初期,大鼠抗氧化应激功能即明显加强,可能导致氟摄入早期肝肾功能变化不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随着氟中毒时间的延长,脂质过氧化物明显增多,肝肾功能损伤症状开始显现并逐渐加重;4、大豆异黄酮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可明显拮抗氟的氧化应激损伤效应,具有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可能前景;5、三批实验中常规饲料加氟组的肝肾功能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变化均较偏食加氟组程度明显减轻。本结果为钙营养状态在氟中毒发生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进一步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