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是一种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被广泛用于癌症治疗,但水溶性差、毒副作用严重等缺陷极大限制其临床应用。本课题采用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S)为大分子载体,通过酸可降解的腙键连接DNR与CMCS,制备了两亲性高分子前药CMCS-hyd-DNR。该前药于水介质中发生自组装形成具有pH敏感性的纳米颗粒。主要工作与结论如下:(1)采用三步合成反应制备了高分子前药,首先在碳化二亚胺催化作用下使甘氨酸甲酯分子上的-NH2与CMCS分子上的-COOH发生酰胺反应进行偶联,然后将水合肼与上步反应产物的酯基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引入联氨基团,最后联氨基团与DNR分子上羰基结合,形成腙键,得到CMCS-hyd-DNR前药。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1H-NMR)对结构进行表征,表明所有中间产物及目标产物均被成功合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测定高分子前药中DNR的百分含量,考察CMCS分子量对DNR含量的影响,发现随着CMCS分子量的增大(7.0×104-7.4×105),DNR的百分含量在不断降低(12.45-5.89%)。(2)在水介质中,两亲性高分子前药CMCS-hyd-DNR通过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该纳米粒为规则的球形,不仅具有良好的分散度,并且纳米粒表面带有负电荷;随着DNR含量的减少,纳米粒粒径不断增大,为104-216 nm;将一定浓度的纳米粒溶液置于模拟生理环境中孵育一段时间,发现粒径以及粒径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并不明显,表明该纳米载药系统具有良好的血液循环稳定性。(3)采用HPLC法研究CMCS-hyd-DNR纳米粒在不同pH(pH 7.4、6.5、5.0)释放介质中的释药情况,发现该纳米粒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在模拟溶酶体条件下(PBS,pH 5.0),药物快速释放,48 h内,累积释放量达到65%;而在模拟细胞外基质(PBS,pH 6.5)以及模拟正常血液(PBS,pH 7.4)条件下,相同时间内药物累积释放量分别不到23%和18%。(4)采用CCK-8法研究该纳米系统的细胞毒性,发现CMCS-hyd-DNR纳米粒及free-DNR对肿瘤的抑制作用都表现出良好的剂量依赖性以及时间依赖性。各个孵育时间点,随着DNR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相同浓度时,随着孵育时间的增加,细胞存活率也有所下降。此外,采用相同方法研究了本次使用的载体材料对细胞的毒性,发现即使在最高浓度时,细胞存活率依然在90%以上,表明该载体材料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药用材料。另外,我们还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对CMCS-hyd-DNR纳米粒的细胞摄取情况进行研究,观察相同DNR浓度的CMCS-hyd-DNR纳米粒和free-DNR于不同时间点进入细胞的状况,发现free-DNR较CMCS-hyd-DNR纳米粒能够较快的进入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