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把以印戒细胞为主要成分(>50%)的腺癌,称为印戒细胞癌(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SRC),发病占胃癌总数的3.4%~39%[1]。近半世纪来,胃癌总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态势,但印戒细胞癌的发病率却有上升之势[2]。目前国内外对胃印戒细胞癌都以回顾性研究为主,发现印戒细胞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性。SRC胃癌好发于年轻女性[3-6],大多数位于胃窦部及胃体部,贲门部较少见[7-8]。早期SRC胃癌进展缓慢,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手术后比其他类型早期胃癌有较好的预后[9-10]。进展期SRC胃癌则极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腹腔内转移,并且可能具有内在化疗耐药性,预后比其它类型进展期胃癌要差[1、1、12]。大多数的研究都以分析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主,对治疗策略的研究较少。围手术期化疗作为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临床上许多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也按照同样的方案治疗,但最终疗效未能令人满意。围手术期化疗对胃印戒细胞癌的治疗疗效尚无定论。 目的: 探讨不同的病理因素及治疗方法对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上胃印戒细胞癌的诊治提供帮助。 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浙江省肿瘤医院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间经手术治疗的胃印戒细胞癌患者96例,其中25例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71例患者行手术作为其初始治疗,并以其中56例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病例为对照组,对新辅助化疗组及对照组在RO切除率、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脉管瘤栓、神经侵犯等各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进一步将对照组分为单纯手术组及联合术后化疗组,与新辅助化疗组病例进行生存分析。同时分析总体病例资料中各个临床因素对生存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采用Log-rank法检验生存曲线的差异,再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胃印戒细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果: 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男女比例为1.67∶1,平均发病年龄55岁。女性患者占37.5%,平均发病年龄为49岁。而在总体胃癌中[3-6],女性患者约占28.2%~31.1%,女性发病平均年龄为55~60岁。胃印戒细胞癌相对好发于年轻女性。胃印戒细胞癌发病部位以胃窦部为主,占病例总数的51.0%。并且晚期胃印戒细胞癌较多,较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腹腔内转移。 新辅助化疗病例中CT检查提示缓解12例(48%),全部行根治性手术;稳定11例(44%),其中10例行根治性手术,1例行姑息性手术;进展2例(8%),其中1例行根治性手术,1例行姑息性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有肿瘤退变13例(52%)。新辅助化疗组与对照组在R0切除率、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脉管瘤栓及神经侵犯这几方面均无差异;将对照组分成单纯手术组与联合术后化疗组,再与新辅助化疗组作生存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三组病例的DFS及0S生存曲线无差异。作总体病例资料对预后影响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99水平、根治术、肿瘤部位、肿瘤直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远处转移、TNM分期、脉管瘤栓、神经侵犯均可影响胃印戒细胞癌的预后。作进一步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根治术、CA199水平、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程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根治术、CA199水平、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程度是胃印戒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新辅助化疗对胃印戒细胞癌的治疗,在近期及远期均未有满意的效果,未给患者带来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