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甜樱桃的整形修剪方式随着矮化密植栽培新技术的应用,生产上出现许多新型的树形。为了精确研究甜樱桃不同树形冠层结构、光截获效率及其光合作用,本研究以7年生甜樱桃‘吉美’品种的“超细长纺锤形”和“篱壁式一边倒”两种树形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实地测定各树形的叶片空间角度及枝条端点空间坐标,分析枝叶异速生长关系,构建甜樱桃不同树形的冠层模型,研究不同树形的冠层结构(枝类组成、叶面积和各类枝条空间分布)和光截获效率;对甜樱桃不同树形的叶片光合特性进行分析。探明不同树形对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甜樱桃丰产栽培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三维数字化技术,Vege STAR4.0软件构建了甜樱桃‘吉美’“超细长纺锤形”和“篱壁式一边倒”树形的冠层模型。研究发现,“超细长纺锤形”树体冠层的一年生总枝数、总叶片数以及总叶面积均高于“篱壁式一边倒”树形,且两种树形中花束状果枝占比显著高于其它类型枝条,分别到达53.81%和49.28%。“超细长纺锤形”冠层中花束状果枝占比显著高于“篱壁式一边倒”(P<0.05)。2、Vege STAR4.0软件分析发现“篱壁式一边倒”和“超细长纺锤形”冠层的总光截获效率数值分别为0.43、0.29(照射叶面积与总叶面积的比值),“篱壁式一边倒”树形显著高于“超细长纺锤形”。超细长纺锤形冠层叶片方位角分布范围(-45°,45°),篱壁式一边倒冠层叶片方位角分布范围(-105°,105°)。研究探明树形对花束状果枝光截获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篱壁式一边倒”光截获效率值0.53,“超细长纺锤形”仅有0.20,“篱壁式一边倒”显著高于“超细长纺锤形”。3、“超细长纺锤形”叶片的光合特性值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篱壁式一边倒”,其中“超细长纺锤形”和“篱壁式一边倒”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为20.56/μmol·m-2·s-1、14.80/μmol·m-2·s-1;“超细长纺锤形”和“篱壁式一边倒”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为17.10mg·g-1、12.97mg·g-1。两种树形冠层中部(1-2m)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上部(2-3m)和下部(0-1m)。4、不同树形的果实品质之间存在差异。“超细长纺锤形”果实的单果重为11.05g,“篱壁式一边倒”为8.11g,且前者显著高于后者;“超细长纺锤形”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8.33%,显著高于“篱壁式一边倒”15.64%。两种树形果实品质均达到优质果水平(优质果标准:单果重>8g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5、“超细长纺锤形”树形单株总叶面积为21.41m~2,单株总产量31.94kg;“篱壁式一边倒”树形单株总叶面积为13.91m~2,单株产量为22.70kg。“超细长纺锤形”生产效率显著低于“篱壁式一边倒”,“超细长纺锤形”生产单果重8g以上的1kg果实需要叶面积1.32m~2,但是“篱壁式一边倒”仅需要0.88m~2。采用“超细长纺锤形”树形每亩(667m~2)可栽植74株,而“篱壁式一边倒”可栽植126株;“超细长纺锤形”每亩产量2450kg,“篱壁式一边倒”为2718kg。6、结合实际生产,两种树形每亩叶面积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篱壁式一边倒因具有更高的光截获效率,每亩产量显著高于超细长纺锤形,且随着每亩叶面积的增加而增加。“超细长纺锤形”单株产量更高,光合作用更强,但是每亩栽植数、每亩产量及树体冠层的光截获效率均低于篱壁式一边倒。“超细长纺锤形”平地与坡地栽培均可,该树形前期投资少,但对整形修剪要求较高。“篱壁式一边倒”树形,需要搭架子,前期投资较大,但每亩可栽植数更高,每亩产量更高,修剪技术简单,适合矮化密植和设施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