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茎泽兰对不同海拔入侵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2952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 (Sprengel) R. King & H. Robinson)原产于南美洲的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一带,20世纪40年代由中缅边境传入我国,现已在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并仍以每年大约20 km速度随西南风向东和向北传播蔓延。由于紫茎泽兰适应力较强,可在多种生境下定植扩散,同时消耗土壤有效养分,降低群落生物多样性,对我国农林牧渔业造成严重影响,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本学位论文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紫茎泽兰在不同海拔生境下的种子特性及其对不同海拔马尾松自然林入侵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同时监测了入侵地紫茎泽兰的年动态变化,旨在弄清紫茎泽兰成功入侵与其时间空间动态变化的相互关系,并为进一步解释紫茎泽兰入侵机制及其可扩散的范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学位论文获得了973计划(2009CB119205)的资助,经过近2年的研究,获得了如下结果:1环境因素对不同海拔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3种环境因素(温度、水压和盐浓度)对采自不同海拔高度(1400 m、1700 m、1900 m和2100 m)的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紫茎泽兰种子形态和重量大于低海拔地区紫茎泽兰种子。采自海拔2100 m的紫茎泽兰种子在各因素下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最大。紫茎泽兰种子在10至35℃范围内均可萌发,但在15℃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在50 mM NaCl溶液中,紫茎泽兰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率达到最高;盐浓度300 mM时只有极少数种子萌发。在-0.8 MPa水压下基本无萌发现象。在NaCl盐溶液和PEG6000溶液中,萌发率随浓度升高而降低。紫茎泽兰种子的萌发对环境因素有较宽的适应范围,表明紫茎泽兰可能会对其他未被入侵的地区造成威胁。2紫茎泽兰对不同海拔入侵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在四川省德昌县境内选取被紫茎泽兰入侵的不同海拔的马尾松自然林地对其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其中,在海拔2100 m的紫茎泽兰入侵地物种丰富度最高,在海拔1400m的紫茎泽兰入侵地物种丰富度则最低。不同海拔紫茎泽兰入侵地在雨季结束后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下降,进入雨季后所有指数又有所回升。物种丰富度低的紫茎泽兰入侵地所有指数回升较慢。紫茎泽兰入侵地土壤呈弱酸性,有利于紫茎泽兰种子的萌发。紫茎泽兰的入侵导致各海拔入侵地生物多样性降低,从而逐渐形成单优群落。3紫茎泽兰在不同海拔入侵地的年动态变化规律在不同海拔被紫茎泽兰入侵的马尾松自然林地中,低海拔地区紫茎泽兰生物量显著高于高海拔地区,紫茎泽兰在低海拔地区有更强的竞争力。紫茎泽兰植株N、P、K含量在花期内减少,表明植株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不同海拔紫茎泽兰生物量、株高等指标在雨季结束后下降,进入雨季后又有所回升。低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较低,紫茎泽兰生物量回升较快。表明生物多样性的降低会降低当地群落阻止外来种入侵和扩散的能力。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堆沤和增施氮肥处理,可使蔗渣成为育苗效果与泥炭相当的蔬菜工厂化育苗基质。研究结果表明,经3,6,9个月堆沤的蔗渣在施基本氮(1.0gNH4No3/L)时分别增施2.0,1.5和1.0gNH4NO3/L,其效果与泥炭相当,而堆沤12个月蔗渣
次贷危机爆发后,金融消费者法律保护为法学界所关注和研究。本文的核心是研究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的构建,从金融消费者概念辨析入手,将自然人金融客户区分为金融消费者和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重要的出口大国,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投资、高出口特征。世界低碳经济背景下,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弥补其
在金融放松管制、金融业务交叉与创新的背景下,存款人、投保人或投资人等的身份区别越来越失去了划分的意义。同时,金融法律制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适应新的社会现实和需要纷纷
随着我国行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界对公务员绩效管理的探索日趋火热。然而,当今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实践中存在着的种种问题与困境,也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对如何完
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是一种世界性入侵的恶性有毒杂草,为菊科泽兰属多年丛生型半灌木草本植物。紫茎泽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入侵后易形成优势种群,排挤土著
1959年的庐山会议,从7月2日至8月16日,历时45天。会议的前半段气氛比较轻松,可后来却突然来了一个大转弯,从前期的纠“左”变成后期的反右,发生了完全转向,最终造成了一场政
小建中汤、大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三方均出自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是仲师在古代“建中”哲学思想指导下创建的系列方药。历代医家对其论述颇多,临床应用广泛,实
文章从互文性角度出发 ,探讨了翻译中文本的解构和重构过程。通过对互文性指涉翻译过程的分析 ,认为先期文本无论在文本的解构或文本的重构过程中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对先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