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点源污染由于自身特点,其监测和治理都比较困难。最佳管理措施(BMPs)运用工程性措施和管理措施防治非点源污染,因其高效、经济、环保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当中。在我国环境、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下,合理污染控制措施的执行,不仅要达到环境目标,同时还要综合考虑规划在经济上的可行性与最优化。因此,对最佳管理措施在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中的成本与效益进行经济分析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选取密云水库上游的太师屯镇为研究背景,将经济学分析方法引入对环境污染控制措施的评价体系当中。在同一环境背景条件下,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对研究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造成的价值损失,及多种不同BMPs措施在污染控制中的坏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价值进行了估算;并运用经济学指标,对各项措施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与与经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太师屯镇非点源污染造成经济损失折合成人民币约478.68万元。其中畜禽养殖污染对该区非点源污染损失贡献最大,约占50%,必须高度重视;土壤侵蚀引起的损失次之,占28%,而土壤侵蚀中约63%是由于农地耕种带来的,是该区非点源污染控制的中重要方面;农村生活污染损失最小,但其存在很大潜在危险。所有污染物中,氮、磷养分流失是主要的非点源污染,约占820%,表土损失和泥沙淤积造成的污染也很大,且对水库存在长期影响,不可忽视。针对研究区内非点源污染特征,设计了8项控制措施,其中,作为综合污染控制措施的河岸植被缓冲带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效果最显著,折合经济价值约169万元。农村户用沼气池、坡耕地植物篱、保护性耕作、平衡施肥技术四项措施也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其余三种改变土地利用类型措施对总污染控制效率较低,但从长远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也不可忽视。对污染控制措施的经济评价中,除退耕还林措施外,大部分污染控制措施在经济上都是合理和可接受的。经济优劣排序为:15-25°坡耕地变果园>河岸植被缓冲带>1-15°坡耕地保护性耕作>户用沼气池>25°以上荒草坡还林>1-15°坡耕地等高植物篱。尤其是变耕地为果园和河岸植被缓冲带两项措施,前者经济效益显著,后者环境效益都显著,非常适合于该地区,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