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光龋齿探测仪(DIAGNOdent,DD)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利用激光激发荧光来探测龋病的仪器,其基本原理为:激光照射到牙齿表面被牙齿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吸收,从而激发出荧光,通过声音或数字信号显示龋坏的严重程度。目前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诊断龋病时的灵敏度、特异度方面。牙体的自然光泽、菌斑、牙体表面的色素沉着、食物残渣、脱钙的牙釉质,有龋的牙釉质和牙本质都可能干扰DD的测量,造成探测到的荧光值异常波动。常见的如很多患者因为抽烟、喝茶等原因造成牙面着色,且不易去除,这些都可能会影响DD对该牙面早期龋的诊断。因此在探测时应尽可能减小这些因素的影响,而目前关于DD探测龋病时的干扰因素研究却较少。DD界值是它诊断龋病时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而目前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关于DD的临床试验由于金标准的确定困难,所以研究也比较少。本研究目的:探讨色素对激光龋齿探测仪探测龋病时的影响,并将其量化;探讨激光龋齿探测仪诊断乳牙、恒牙窝沟龋的界值范围。第一部分色素对激光龋齿探测仪探测的影响方法:采用DD探测29例洁牙病人的后牙在洁治前后颊、舌面的荧光值,分析不同的色斑计分等级对DD探测龋齿时的影响程度。结果:DD差值均值不随色斑计分等级的增大而增大;各组洁牙前DD均值与洁牙后DD均值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色素对DD探测龋病无明显干扰。第二部分临床所测d值与离体牙所测d值之差方法:收集临床需要拔除的磨牙30颗、乳磨牙19颗,无深龋坏,拔除前用DD探测上述牙三次。拔除后用生理盐水保存7天后再次探测同一位点三次,记录数据,统计分析拔除前、后同一龋坏深度的DD所测荧光值变化大小。结果:磨牙及乳磨牙拔除前的荧光值增大,拔除后该牙的荧光值也会随之增大;且磨牙、乳磨牙同一牙拔除前所测荧光值与保存一周后所测荧光值基本无差别。结论:同一颗牙齿在临床上所测荧光值与拔除储存一周后所测荧光值无差别。第三部分DD界值的离体牙试验方法:收集离体磨牙、乳磨牙,清洁,用DD探测(牙合)面某点荧光值,沿该点切开,在体视显微镜下读片,以镜下所得龋损分级结果作为参照,分析DD对应龋损各阶段的荧光值(d值)范围,即DD界值。结果:DD探测磨牙窝沟龋时,d值为0时无龋损,1~33之间龋损可能局限在釉质1/2或者正常,大于45龋损一定已超过釉质1/2;DD探测乳磨牙窝沟龋时,d值为0时同样无龋损,大于25龋损一定已超过釉质1/2。结论:DD探测龋病时,一个适当的界值标准可以很好地辅助临床上诊断早期龋。第四部分乳磨牙DD界值的临床验证试验方法:选择乳磨牙窝沟着色但无明显龋病的临床就诊病例共84例,用DD探测其窝沟,按照实验中离体牙所得界值标准来判断所测牙龋损深度,并以磨开后所见龋损深度为金标准,判断二者的符合率。结果:乳磨牙的实验室界值标准与金标准诊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D较适合乳磨牙的龋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