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博士学位论文在对从南北朝到清朝的灵验记做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着重搜集整理南北朝至唐五代的佛教灵验记文献,对其进行研究阐释。论文分四部分:引言、上篇分论、下篇综论和结语 引言:首先考察“灵验”一词在先秦和佛道两教典籍中用例:它们都有“神奇效应”之意,灵验指因信仰神灵而导致的某种效验现象,一种超自然力量成就的奇迹。对佛教而言,灵验记一般是围绕崇敬或轻慢三宝展开叙述的。除一些专书而外,灵验记主要散见于佛教典籍和文人笔记或通俗小说中:一些佛经在流传过程中形成相应的灵验记,如《光世音应验记》、《弘赞法华传》《法华经》等。敦煌写卷表明,一些灵验记是直接附在所抄佛经前后的。在各种高僧传、文人笔记、类书和敦煌遗书中,有大量灵验故事。鲁迅、陈寅恪、郑阿财、李剑国和M.叶尔马克等对灵验记的整理和研究值得关注。 上篇第一章舍利:康僧会在孙权面前“礼请”出舍利的灵验故事,象征着吴国归依佛教;隋文帝朝的《舍利感应记》制造隋之江山得之于天的神话;以云来赞美舍利是对佛教的“误读”;从巫术原理看舍利治病。 第二章佛像:汉明帝梦金人,南北朝帝王大造佛像,佛像在早期佛教传播中起了重要作用;梦金人成了个人归依佛门的一种仪式;佛像具有救人、预告吉凶等种种灵异;佛像在释子看来是佛的应身,佛像崇拜又是祖先崇拜的变体;佛像也被用于祈雨仪式之中。 第三章地狱:指出地狱灵验记出自何书、具体篇目;诵经念佛者在阎王处受到还阳或添寿的奖赏;对一个敦煌入冥故事的阐释;制造佛难者在地狱受罚;古巴比伦、古希腊罗马和欧洲中世纪对地狱的描写与中国的地狱观念。 第四章净土:净土类灵验记的出处;修炼净土的方式有:“跏趺面西”、烧身、饲虎等,这些方式反映了佛教对人的躯体的否定;法照等对净土的观想;佛和基督教的上帝都以光照耀众生。 第五章天花:“天花”在《阿含经》等佛经中的出现;由于“凡圣同途”的观念中国的僧人也渴望与天花产生联系;考证“天花乱坠”的主体如何由“法云”演变为“云光”,并指出一些工具书的注释错讹;对禅籍嘲讽“天花乱坠”问题的讨论。 第六章有关《观世音经》的灵验记:《观世音经》的由来;该经《普门品》被形象化为若干灵验故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和门阀士族的信佛与灵验记的形成。 第七章有关《金刚经》的灵验记:该经灵验记的出处;该经的种种灵验分析;《观世音经》类灵验记的原创性,《金刚经》类灵验记由其演化而来。 下篇综论,第一章灵验记与文学;简述对灵验记的文学价值研究的状况;灵验记的口语化文风;灵验记已具有丰富复杂的叙述层次;明末《二刻拍案惊奇)之一回和清代《梁武帝西来演义》对灵验记直接模仿;因果报应母题在《宣和遗事》和一《说员全传》中的再现。唐太宗入冥故事的演变;人间——地狱——天国的游历文学展现。 第二章灵验记与历史:灵验记问接反映了一些正史中回避的残酷现实;从灵验记中可以考察出丰富的民俗学内涵;反映同样的历史事件灵验记与史书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三章灵验记与宗教:灵验记是传播幽玄佛理的方便法门;灵验记利用了中国固有的民fAJ崇拜心理;禅宗对灵验记的崇拜对象采取了嘲讽的态度。 结语指出,南北朝唐五代时期为灵验记的原创期,后来的灵验记主要是模仿其故事模式;灵验记是佛教中国化的途径之一,是中国人的实践理性改造佛教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