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拔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工作是党中央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直辖以来,重庆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总体不高,选拔和培养大学生村官有利于增强基层干部队伍活力,有利于培养年轻后备干部,也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本文以人力资源理论为支撑,借鉴已有大学生村官的研究成果,采取社会调查法、统计法、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以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政策为研究对象,调查走访了重庆永川区、垫江县、璧山县、荣昌县的乡镇大学生村官,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公务员—党政领导干部”的培养模式,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但也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后期培训针对性不强、选拔存在一定盲目性等问题。其次,结合重庆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现状和现实需求,提出了大学生村官分类培养模式,即根据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及村官的需求和村民的愿望,将大学生村官分别培养为基层干部型、致富创业型、农村教育型、提高培养型等适合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第三,政府人事部门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即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完善顶层设计;实施村官分类培养,完善制度规定;完善村官选拔制度,实施本土化培养;制定村官管理目标,完善激励淘汰机制,从而顺利推进分类培养模式的实施。最后,论文提出了以选拔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本地生源大学生为主的专业化培养的“2+1”模式,即学生在高校学习2年,在农村实习1年的形式。既避免了过去选拔大学生村官的盲目性,又有效地解决大学生村官流动过快的问题,真正实现选得好、留得住、用得上、流得动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