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根据数量遗传理论,采用群体选育、自交家系选育、自交效应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开展墨西哥湾扇贝选择育种研究。在群体选育上,利用现有墨西哥湾扇贝大壳高选育系F3代继续开展子四代(F4)大壳高的继代选育,同时在以大壳高为第一选育目标性状的前提下进行第二选育目标性状大壳宽的首次选育,并考察该世代的选育效果;在自交家系选育上,在大壳高选育系F3代群体中随机抽取12个个体,利用其雌雄同体特性,建立12个自交家系,并考察比较各组子代的生产性能,为家系筛选提供依据;在自交效应分析研究上,通过自交家系与随机混交群体的比较,得出各性状的自交衰退率,为选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在通径分析上,考察墨西哥湾扇贝各经济性状与活体重之间的相关性,以期找出对体重影响最大的性状作为选育的目标性状,以提高选育效果,为该贝选育目标性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考察墨西哥湾扇贝壳长、壳高、壳宽、软体部重和壳重与活体重之间的相关性,以期能够找出最优秀的选育目标性状,为该贝选育目标性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壳长、壳高、壳宽、软体部重和壳重与活体重之间呈正相关(P<0.01),各性状对体重的直接决定效应分别为0.377,0.505,O.491,-0.63和0.281;总决定效应分别为0.308,0.439,0.384,-0.449和0.217;5个经济性状与体重间的关系在抽样断面上可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复相关系数达0.899(P<0.01)。5个性状的决定效应按大小排列(绝对值)为软体部重>壳高>壳宽>壳长>壳重,其中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的为壳高和壳宽两个指标,软体重的决定系数虽然绝对值比较大,但主要是通过壳高和壳宽等指标体现的,所以其间接效应占主导地位。综合各性状指标的决定效应大小及性状易测性考虑,育种目标性状首选壳高,二选壳宽,三选壳长。壳重和软体部重不适合作为育种目标性状。本研究结果为墨西哥湾扇贝育种目标性状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2、采用群体选育的方法培育墨西哥湾扇贝大壳高选育系F4代,并与未经选育的普通养殖群体后代作对照,研究该贝壳高选育效果,以期为该贝的选择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除受精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外,在其它各指标如孵化率、稚贝育成率、稚贝在池中生长、海上过渡期的存活率上均显示大规格壳高组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极显著优于小规格壳高组(P<0.01)。而在稚贝海上过渡期和养成期间的生长方面,各组子代之间在的壳高(SH)、壳长(SL)、壳宽(SB)、体重(W)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大规格壳高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优于小规格壳高组(P<0.05),大规格壳高组生长优势明显。3、采用群体选育的方法培育墨西哥湾扇贝大壳宽选育系F1代,在基础育种群体中按1%的选择压力选择壳高5.45cm以上的亲贝,建立大壳高选育群体,在此群体中再按10%的选择压力截距,以壳宽性状为标准,分为大、中、小三组,研究该贝壳宽选育效果,以期为该贝的选择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方面,大、小两个试验壳宽组选育系间及与中规格壳宽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稚贝育成率方面,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大壳宽组稚贝的育成率优势明显;稚贝在池中及海上过渡期的生长方面,各组之间在壳高和壳长生长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海上过渡期的存活率上,大壳宽组与中规格壳宽组之间,中规格壳宽组与小壳宽组之间,差异都极显著(P<0.01),大壳宽组稚贝海上过渡期存活率优势明显;另外,各组子代在养成期间的壳高(SH)、壳长(SL)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壳宽(SW)、体重(W)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大规格壳宽组优于中规格壳宽组,中规格壳宽组优于小规格壳宽组(P<0.05),大规格壳宽组在壳宽和体重方面生长优势明显。4、利用墨西哥湾扇贝雌雄同体的特性,采用自交方式建立自交家系,一方面考察该贝的自交衰退效应,另一方面对性状优良的家系进一步开展自交家系选育研究,以期建立性状优良且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系。结果表明:各自交组和对照组受精率都较高,为95.84%-97.10%,在不同的自交系间及其与混群间的受精率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但孵化率变化较大,12个自交系的孵化率为9.8%-56.6%,平均为40.34%,而3个对照组的孵化率却相对稳定,为54.6%-55.1%,平均为54.83%,这表明白交的孵化率在不同亲本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自交家系的孵化率普遍低于混交群体组(A2和C1两组除外);各自交家系组和混群对照组之间面盘幼虫壳长、壳高的生长速度差异显著,如对照组经过7d培育,面盘幼虫平均壳长已达175.33um,然而12个自交系的面盘幼虫经过11d的培养,平均壳长才达到172.82um,表明白交子代的面盘幼虫生长速率较混群对照组显著减慢;面盘幼虫阶段的壳长自交衰退率为22.61%,壳高为22.28%,平均为22.46%:另外,各自交家系和混群对照组在子代存活率、壳长、壳高、壳宽和体重方面都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同一家系的子代个体间的存活率和生长速率也有较大的差异,养成阶段壳长、壳高和壳宽的自交衰退率分别为13.68%、15.3%和18.54%,平均为15.84%;各自交组与对照组面盘幼虫自受精到附着变态时间间隔相差较大,对照组自受精到附着变态需7d,自交系组需11d,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