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权制度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x1984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使用他人房屋为居住目的的居住权发端于罗马法中的人役权制度,并为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所继受,英、美等普通法系国家也通过有关判例对离婚后的居住权予以规定。然而,同属于大陆法系的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在西法东渐过程中,用益权却“消失”了,居住权更是不见踪影。我国的《民法通则》和《婚姻法》也未见有居住权的规定,其概念仅存在于离婚判例的司法实践中,可以说,在中国它还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2002年12月由全国人大法工委编撰公布的《中国物权法征求意见稿》首次规定了居住权制度,引起了学者的热烈讨论,但对于最终是否应设置居住权,学界却众说纷芸。 本文全面考察了国外有关居住权的法律规定与判例,剖析了居住权的概念及法律特征。依据严格区分物权与债权的观念,对居住权与租赁权、借用权进行了比较研究,彰显了居住权的独立意义。分析了在我国现实情况下,规定居住权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参考、借鉴与吸收国外居住权的立法成果与离婚时婚姻住宅处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对居住权制度的立法体例及居住权的取得、消灭、主体、客体、内容等具体制度的建构作了详细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呼吁,我国应抓住正在起草民法典与制定物权法的大好时机,在未来民法典和物权法中明确规定居住权制度。 本文由序言、正文、结语组成,正文由居住权的渊源及立法现状、居住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我国设立居住权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我国居住权制度的立法体例与制度构建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正文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 在序言中,就本文的背景作了概括性的介绍。 正文第一部分居住权的渊源及立法现状考察了罗马法、大陆法系诸国及英美两国的居住权制度,介绍了国外居住权制度成功有益的经验,以此作为我国居住权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认为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没有规定居住权制度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各国规定的用益权都与养老有关,而养老问题在东方社会主要由家庭成员负担,使得这种主要以养老、离婚或丧偶而设计的居住权暂无存在的必要;二是居住权本身存在弊端,如不关心物的改良、转让等;三是这些国家和地区认为居住权可由自创债权予以替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由亲水性的聚乙烯醇(PVA)与疏水性的聚苯乙烯(PS)组成的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合成、结构、溶胀与吸附性能。 通过分步互穿法首先得到聚醋酸乙烯酯(PVAc)/聚苯乙烯(P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交通量和运输量的提高,对公路的等级要求也越来越高,摊铺机是公路建设的专用机械,影响路面综合性能的因素很多,其中松铺路面的平整度对铺筑的公路平整度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发展和应用水平依然较低,在线交互能力和在线事务处理能力很低。过
民法所有的规则都是在规范它承认的民事主体的行为,并调整这些主体之间的关系,而人格正是对民法上主体资格的一种确认和表达。虽然各国民法典中关于人格的具体条文不多,甚至
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原子能,化学及交通等科技技术之突飞猛进,使得我们的日常生活到处充斥着科技之产品藉由这些新产品,我们的生活
如今,信息技术是当今知识经济的核心和支柱,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强大的引擎,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经济活动、工作和生活的方式,由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化是目前对我国影响最为深远的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劳动,而劳动在现阶段仍然是人们谋生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手段,而作为从事劳动的劳动者,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在劳动中通过不懈努力以获得利于自
本文除引言外共六部分,比较全面地探究了权利滥用理论。 第一部分为权利滥用理论的历史沿革。罗马法有禁止权利滥用的法观念,但仅为萌芽状态。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
土地发展权是变更土地用途之权,乃事关土地资源优化合理配置的一种新的权利形态。目前,我国关于土地利用的法律制度主要为土地使用权制度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使用权对土
本文结合一节融词汇和语法教学于一体的课例,介绍了词汇与语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在情境中教学词汇和语法,使整节课浑然一体,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